疫情下最幸福的人是擁有一個家,將病毒擋在外頭,保護你及你家人的安全,成為你們的避難所。其實家居的功能何止於此,但都被忽略了。
上班一族每天都忙著上班,下班後帶著疲勞的身體回到這個「安樂窩」,倒頭就睡,睡醒了又再上班,周而復始,重複又重複,「家」猶如一個加油站,歇腳點,充滿電就離開。
上學的小朋友也將「家」當作一個便利店,肚餓可取東西果腹,口渴有飲品隨手可拿,一切都來得那麼容易。家務是父母或女傭的責任,做好功課才是他們的份內事。當然這是小康家庭的一般常態,不足為奇。
新型冠狀病毒將大家喚醒了,原來「家」何止是遮風擋雨的避難所,生活的便利店。在政府發出「宅家」指引之後,所有人都足不出戶。在一夜之間,「家」變成了上班族的辦公室、健身房、戲院、餐廳、咖啡店⋯⋯子女學習的課室、遊戲間⋯⋯聽說美國的有錢人如果得了病,會將房子改作醫療室,僱請醫生及護士上門為他們服務。在加拿大就沒有這個方便,病了仍要向醫院求助。
「在家工作」將會成為新的趨勢,改變了過往的習慣。這個轉變帶來的影響,非同小可:寫字樓大廈將會變得十室九空,交通阻塞的現象將不會再出現,朝九晚五定時工作的習慣也將會逐漸成為過去。隨著這個轉變,家居的設計必須重新調整,以符合多元化的要求。
老師在網上授課,學生上網接收,學校存在的重要性將會逐漸失去。這也將是一個革命性的改變,但推行起來所面對的障礙比較多,如互聯網在遠離城市的地區仍未全面普及,學生收不到信息。政府必須在這方面投入資源去改善,學生也必須養成自律的精神,才可水到渠成。
疫情爆發後,醫療物資供應告急,一些熱心的婦女將地庫改成工場,縫製口罩及防毒外套,免費送給有需要的人。「家」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始料不及。
「宅家」對很多人來說,是個耐力的考驗,必須懂得適應,善用多餘的時間,日子才會容易過,而且會過得有意義。喜歡閱讀的人,可上網找到你喜歡的讀物,或可從書架上拿下幾本封了塵的藏書,重溫,詳細欣賞。「家」成為了你的圖書館,閲讀室。
「宅家」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用來練習寫作,回覆朋友積成山的來信,或和他們通電話,聊聊天,整理舊相片。這些事情在繁忙的日子裡,怎麼會想起來呢?
習慣上健身房的人,足不出戶會倒亂他們的日程。但只要他們身邊有兩個啞鈴,而且善用,可代替很多健身器械,不足一回兒便汗流夾背。有人嘗試踢毽子,回味童年的歡樂。不要小看這個玩意兒,可鍛練平衡,協調身手,極富挑戰性。連續踢幾次可令人氣喘如牛,增強肺功能,一舉數得。這些都不必走到健身房去做,善用空間便可滿足你的要求。
廚房在這段時刻是最熱鬧的地方。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尤愛此道,趁機鍛練廚藝。家庭主婦成為廚房的主角,大顯身手。她們忙中取樂,家人吃得盡情。這樣的日子,猶如過不完的春節,喜氣洋洋!
我們喜歡把居所說成「甜蜜的家」,但從此以後,這個甜蜜的家將會被冠上新的意義,「多元化」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
原圖:中新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