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在本港持續,落筆之時確診患者已經超過110人。受修例事件衝擊的香港經濟,又因疫情帶來的恐慌令許多行業奄奄一息。
香港對內地高度依賴
儘管反對派不願承認,多年來由於內地高速發展,加上兩地的地緣和文化關係,香港經濟的確對內地高度依賴。就拿香港四大支柱行業之一的旅遊業來說,特區政府旅遊事務署數據顯示,2018年內地旅客佔整體訪港旅客78%。在暴力運動和疫情雙重影響,本港大量流失了內地遊客的情況下,今年1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估計為378億元,較去年同月下跌 21.4%。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首當其衝,下跌41.6%,藥物及化妝品下跌32.3%,就連日用品類的眼鏡店都錄得23.9%的跌幅。
有人會說,並非人人從事旅遊業,用旅遊業證明香港依靠內地並不具代表性。那麼筆者想提一提與市民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根據政府數據,香港有九成食物需要進口,而最大來源地也是內地,進口種類涵蓋生活各個方面,以蔬菜、豬肉、牛肉及淡水魚類等鮮活副食品尤甚。2018年香港從內地進口了肉類、蔬果、雞蛋、大米等農副產品超過130萬噸;從內地輸入7.36億立方米東江水,為市民生活提供「生命之源」,同比增長11%;另有12601千兆瓦小時電力以及天然氣2366549公噸。單是鄰近的廣東省就有300個各類產品供港基地。
反對派發明了一個新詞來彰顯其與內地割裂的決心──「港人自救」。他們「港人自救」的途徑是什麼呢?是「打造」拒絕與內地產生任何聯繫的「黃色經濟圈」。小店們為了證明自己是「黃店」,搭上「黃色經濟圈」東風,爭先恐後大大字在門口張貼「只招待香港居民」等。
「黃店」如何與內地割裂?
筆者想問問這些店家,是否當真以為張貼告示就可以與內地割裂?這些店舖為了踐行與內地割裂,會否用歐美水來洗碗洗碟,拖地擦桌,做清潔呢?又或是用法國Perrier水來煲湯炒菜,烹飪煮食呢?蔬菜水果、肉類、乳製品又是否全部外國進口,而完全不用內地供港呢?有日筆者收到朋友傳來網上圖片,見到有個「黃店」雖然用黃色紙張標註「不招待中國旅客」,門口餐牌上卻醒目地以「北京水餃」、「上海雲吞」為賣點,如此自相矛盾,令人啼笑皆非。
筆者猶記得2018年底湖南省發生非洲豬瘟疫情,連帶影響廣東省豬肉供應,一度有近20個供港活豬場要停止供應。本港豬肉價格立刻飛漲,甚至出現有錢買不到的情況。下午3點路過街市鮮豬肉檔,已然收工大吉,因為來貨太少。前段時間,一則新聞讓筆者對香港依賴內地的情況有更深刻了解,那是由於香港沒有本地生產的棺木,殯儀業主要依賴內地省供貨。而疫情升級令運輸及工人開工受影響,本港面臨棺木短缺,如存貨用完或需轉向東南亞以3倍高價採購。
香港與內地的社會和經貿往來出現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本港經濟民生造成生巨大影響。試問香港如何與內地切割呢?2003年「沙士」、金融風暴之後,內地實施多項政策提振香港經濟,包括開啟新的自由行政策等,令香港這個近水樓台分享內地高速發展的成果,為香港帶來了持續十幾年的經濟增長。如今桃花依舊,但人心全非。17年後挑戰重臨,香港能否再得到中央的眷顧?香港如何走下去?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0年3月14日
原圖:Save HK 社交網站專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