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佔領運動起,香港彷彿已成了一個政治狂熱的城市,家人、朋友、同事間都可能因為政見不同而鬧得面紅耳赤,不同意見的人包容溝通的空間愈來愈窄。在我看來,商戶生意下降,工人收入減少和造成交通不便等固然是重大的損失,但社會撕裂遠比這些眼前的損失代價更沉重,感覺實在是心如刀割。
訊息愈趨單一 被佔領的街頭以外,其中一個鬧得最激的空間就是面書(facebook)的世界,討論最熱的都是有關這次的佔領事件,也有不少人因政見不同而被unfriend。面書原來的理念是朋友間互相分享一些生活趣事和心情,但漸漸發展成不少人或團體表達政治立場的平台。本來一個自由的網絡世界,談政治絕無不妥,但面書這類社交網站的設計,當用家對某一類訊息讚好較多時,類同的訊息就會自動推播給這個使用者,而意見接近的人也會通過專頁、群組和互讚的形式造成物以類聚,漸漸地,個人接收訊息亦愈來愈單一化,使用者所看到的面書世界就只是他內心世界的倒影,分享和出帖也不過是希望尋求同路人肯定從而達到自我肯定的一種方法。現在不少人花在臉書的時間比面對家人、面對朋友的時間還要多,最終令使用者誤以為臉書上接收的訊息就是社會民意的全部。
很明顯,這是一種自我催眠甚至是軟洗腦的行為,而作為一個從政者,過去我一直也通過面書與網友交流和收集民意,但漸漸發覺這個平台愈來愈出現「沉默的螺旋」現象,即在某一平台上聲勢較弱的一方基於群眾壓力下不敢發聲。我意識到這個平台所顯示的訊息也很可能是一個被扭曲的民情,雖然我無力扭轉這些局面,但我至少希望能保持清醒,故無奈地選擇了暫別面書,直至一天社會重回相對理性的氣氛。
出現沉默螺旋 少了上面書,多了時間看書,近日看了社會心理學的經典——《烏合之眾》,當中勒龐寫道:「他們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轉到同一個方向,他們自覺的個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種集體心理。」這句百多年前的論述,放在今天,仍很有啟發性。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4年10月28日
原圖:bastillepos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