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早前向外國傳媒解釋《基本法》中提名委員會「均衡參與」的理念及原則時,部份言論被傳媒及反對派斷章取義地扭曲為「歧視窮人」、剝奪低收入人士的政治權利等等。梁振英其後雖然努力澄清,指出提委會的組成並不會向任何界別傾斜,但在個別傳媒及激進人士的刻意挑動下,就連宗教界和體育界都加入聲討行列。
均衡參與,就是既不忽視,亦不傾斜任何界別
撫心自問,大家是否清楚明白梁振英所闡釋的「均衡參與」是甚麼一回事?是的,就是各階層人士都有話語權,包括高收入、低收入、商界、勞工界、體育界、社福界、體育界和宗教界等,在提委會中都有一定份額,互相制衡、互不隸屬。大膽問一句,商界代表人數少,但對香港經濟貢獻大,特首要不要顧及他們的意見?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另一方面,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低收入人士數量的確較商界人士多,他們的意見,特首要不要顧?答案同樣是理所當然的。
正因如此,《基本法》草擬時,才會加入「均衡參與」的立法精神;亦因如此,提委會才會有三十八個界別分組,包含社會不同階層人士,目的就是強制要求特首,制訂政策時一定要全方位考慮,每一個階層都同樣重視之餘,亦不能過度向某一階層傾斜!
筆者認為,如此設計的民主制度,在當下香港的特殊環境中絕對合適。觀乎部份西方民主國家,政客為媚視擁有最多票數的低收入人士,往往釀成民粹主義,大幅增加福利,拒絕節約,結果令國家財政崩潰和政局不穩。例子多不勝數,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債台高築,財政幾陷崩潰;至於泰國,則因為政府政府向農民傾斜,結果令中、高收入人士心生不滿,政局動盪不已,泰國國內更有不少有識之士,要求國家政制向「均衡參與」的方向改革,凡此種種,皆令香港在實行政制改革的過程中引以為戒。
香港未來在年輕人手 民粹主意要提防
有人說香港市民是有理性的,應該相信大家能選出一個合適的特首;然而,自佔領事件發生後,上述此說其實已不攻自破。香港,尤其是年輕一代,民粹主義日益高漲,學聯中人,既無短謀,更無遠略,提出的建議永遠不切實際,置大局於不顧,不知民間疾苦,眼中只有理想和理念。正如學民思潮黃之鋒所言,未來的香港掌握在年輕一輩手上,若缺乏「均衡參與」元素,豈不令人憂慮?
說實在的,筆者深信中央除擔心香港在普選中會選出一個與台灣前總統陳水扁一般分裂國家的人做特首外,同樣還可能擔心如提名程序缺乏均衡參與元素,候選人一旦當選,會否不顧後果的推出花光香港儲備的政策,拖垮香港的經濟。恕筆者直言,觀乎泛民人士一直以來的主張和訴求,一旦由他們出任特首,極有可能會走上「敗家」的歧途。
如果泛民當特首……
香港多年來的成功,主要依靠發展經濟,令市民安居樂業,經濟發展良好,才能推動民生,解決貧富懸殊等問題。觀乎泛民政客現在對香港各種問題的立場 可以想像他們上場後會有以下措施:
1) 取消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禁止任何形式填海,或動用任何農地和郊野公園地,最終令無地建屋,年青人「上車」更難;
2)煞停機場第三條跑道,令香港失去亞洲航空樞紐的地位,令本港航空業和物流業喪失大量職位;
3)不准興建焚化爐及堆填區,但又不能提出處理垃圾的方法;
4)推倒創新及科技局,令年輕科技人才無法在在政府支援下得到發展;
5)拒絕利用香港背靠祖國的優勢,取消自由行、限制內地居民來港旅遊,但又提不出替代方案,令零售業萎縮,大量低技術前線員工失業;
6)大灑金錢,在欠缺全盤計劃的情況下,亂花納稅人的金錢,推行闊綽的全民退休保障和其他民生福利計劃,置香港持之以恆的量入為出的理財政策於不顧;
7)拒絕《基本法》廿三條立法,任由外國勢力將香港打造成顛覆中國的橋頭堡。
若然如此,香港的經濟崩潰只是遲早問題。事實上,在缺乏均衡參與的的元素下,泛民大可繼續恣意煽動市民的所謂「恐共」情緒,甚至自編自導如陳水扁兩粒子彈式的突發事件,自製悲情,加上其他國家在幕後指點江山,選出一個親美及與中央對抗的泛民人士做特首絕對有可能。
中央對港失信心,誰才是苦主?
如果泛民做特首,中央政府肯定會擔心特首受外國勢力操控,從而對香港別有戒心,不再依靠香港作為走向世界的跳板,加速發展上海和前海等地區,令香港早已剩下不多的價值消失殆盡。
泛民政客如真想令中央及香港市民放心,他們便應該就上述各項現時極力反對的議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或替代方法,證明他們有能力管治香港。但很可惜,泛民事事政治為先,所謂的不合作運動,說穿了就是「只搞政治、罔顧民生」,對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置之不理,印證他們一生一世亦只可做「盲目的反對派」。
泛民的行徑,反證了「均衡參與」的重要,亦令中央政府及至少百多萬「保普選、反佔中」的市民,寧願選擇在香港第一次普選中,採用一個比較穩妥的制度。佔領行動支持者和泛民人士,你們是否可以理解大家的心聲呢?
原圖:nowTV新聞截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