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運動已滿月,經歷和戰夾纏、退場無期的折騰,本是希望以「愛與和平」去追求民主夢想,最終卻變質為充滿「恨與暴力」的「失控列車」,隨着曾高呼「去飲」的佔中學者大打退堂鼓,開始回校復教,整個運動瀕陷群龍無首的爛攤子。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再次發聲,語重心長地指無法治就無民主,敦促示威者要「理性和務實」,避免社會繼續撕裂自殘。
善意放火燎原 港遭殃
佔領運動源自一年多前的一篇學者建言,所謂的佔領中環運動,從一開始的近乎天真,從未經實踐的學術理論,瞬間被推舉為泛民共識,甚至是唯一的爭取手段;再而是各方力量和觀點的不斷混雜騎劫,以致「6.22公投」、「6.26再佔公民廣場」,以及接着的提早佔中、催淚彈鎮壓和「遍地開放」,運動完全失控,無論是從目標、手段、內容、進退,都已出現嚴重偏失;「善意」的放火,在被有心人刻意操作,以及多項偶然的意外,最終演化成為失控的燎原大火,全港遭殃。
時至今日,佔領運動仍是市民關注的首要事情,仍焦點只停留在示威者何時離場、旺角會否再亂,以及社會秩序何時恢復,至今運動的目標,已不再受注意,甚至被普遍認為不可能實現。從夢想變空想,對於曾經「奮拼」一個月的示威者,當然是不可接受的殘酷,但面對運動已成為社會負累的事實,大家都必須知所進退,避免讓學生的純潔光環,淪為導致香港自毀自殘、由盛轉衰的罪惡淵藪。
對於示威者的民主訴求,董建華反問:「誰不想有個更加民主的社會呢?」但違反《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的決議的「公民提名」,是做不到的;即使沒有「公民提名」,我們一樣可以有民主的。而世界上沒有國際標準在提名候選人的選舉過程中,他希望大家客觀地將提名程序與其他西方國家初選提名的程序做比較。
民主政府法治 缺一不可
須強調,羅馬不是一天建成,西方民主理念由古希臘時期萌發至今,仍在不斷演進完善,亦未曾出現客觀存在並被普遍信納的制度規範。在香港,爭取民主訴求的運動,雖已持續三十多年,但始終停留在各說各話的理論爭拗,甚麼是「真普選」?如何落實公民提名?都還未有一個具體內容。相反,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的決定,則實至名歸地讓香港的民主普選踏出了現實的第一步,況且中央和特區政府亦已承諾往後會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民主的步伐和內容。在務虛與務實之間,大家理應知所抉擇。
法治是民主的基礎,也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和賴以成功的基石;可惜,在「公民抗命」的幌子下,部分人士以「犯小惡、立大功」的策略,強行以違法佔領去遂行其民主夢想,這絕對是一條將香港導入暴民社會邪惡歪路。你有你的理想,我有我的生活,倘若人人都執意「犯小惡」或犧牲其他人的利益,去實現自己的「大理想」,社會還有公義秩序嗎?香港還有前途嗎?對於一眾守法或有其他政治理今的市民公平嗎?
美籍日裔著名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落》(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中表示,維持社會政治穩定,民主制度是其中一個重要部分,但除了民主制度之外,亦需要有強而有力的政府及法治,三者是缺一不可。民主社會應該捍衞民主而非破壞民主,否則未見民主已摧毀法治。大家還要執迷不悔,要全港福祉成為陪葬品嗎?你佔領,我絕不願付鈔!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2014年10月31日
原圖:AF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