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擾已逾一個月的佔領行動,表面是追求「真普選」,亦是其他社會深層次矛盾的總爆發,但當中的火藥引,其實就在有人執意曲解基本法和「一國兩制」,形塑主權與治權爭拗,令民主普選被扭曲,亦使特區管治備受掣肘,小爭拗被激化成大衝突。
政爭牽涉主權治權
香港要成為一個怎麼樣的城市?如何在管治上與內地作出區隔?這都是當年處理香港回歸的核心議題。當年,北京回應港人爭取維持不變的訴求,基本上讓英國的治港模式以「50年不變」的過渡形式保留。在英國治下,香港有自由,無民主,沒有政治議題,更不存在政治爭拗,大家埋首建設,發展經濟,建成一個成功的經濟城市。
當然,中央為求實現平穩過渡、順利回歸,在基本法內作出讓香港發展民主,包括立法會和特首最終由普選產生的承諾。政改既已上路,權力競逐相伴而至,香港的社會屬性,亦在經濟之外添加了政治元素,而隨普選將至,政爭權爭愈益難控。這才是出現今天亂局的根本原因。
落實普選是為了推動香港向前走,但卻由此引發沒完沒了的政治爭拗,甚至觸動社會根基,非常不幸,但亦可理解,因為今次的政制改革牽涉到憲政層次,也是「一國兩制」,以至特區「主權與治權」關係的演繹。
事實上,打從中英談判開始,「主權與治權」關係,便有人刻意「創造」一些例如「主權換治權」,或「主權治權分割」的假議題、假訴求;而隨九七回歸,「一國兩制」全面落實,有關爭議愈趨激烈,並被包裝為「真普選訴求」。
國務院早前發表的《「一國兩制」白皮書》將今次的政改爭議,清楚定性為「管治權爭奪戰」,直接點出過去30年來本地政爭的核心。須強調,有主權才有治權、有「一國」才有「兩制」,治權和「兩制」都只屬分工,而不是分權,至於香港的政制民主,則只限就香港管治權力的來源和分配。學聯和佔領人士目前就「真普選」所開列的目標,根本就是「飛象過河」式的向中央「奪權」。
大亂可能是大治苗頭
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天馬行空的叫價,竟可釀成街頭對峙僵持,並令整個社會瀕臨撕裂困境。美國著名學者福山‧法蘭西斯在其《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敗》(PoliticalOrderandPoliticalDecay)一書中提出:「民主是問題,還是解決方案?」的確,試看今天仍未平息的佔領行動,倡議者當初所說的「愛與和平」已變成「恨與暴力」,「公民抗命」則惡化為暴民社會,更甚的還在於在所謂佔領區內,警察不能執法、法院禁制令無人理會,香港的法治瀕臨崩解。
福山指出,自由民主制度的政治秩序,由三個基本元素所決定,包括政府管治的強度、法治,以及民主,或是對人民負責。回看佔領行動,雖以爭取民主為口號,但出發點就是要癱瘓政府,令政府無法管治,完全違背民主政治秩序的基本原則。此外,在「公民抗命」之下,抗爭有理,公然違法被認為是「必然」;至於以犧牲公眾利益作為爭取理想的代價,更是全面扭曲民主秩序的真諦。
動亂總有平息的一日,大亂亦可能是大治的苗頭。今天,大家應該預早思考香港應何去何從。今次既是一次社會矛盾總爆發,大家便應採取清理災場、災後重建的心態去整頓,要將已浮現的問題一次過根除,就從「管治權之爭」開始,讓主權、治權、「一國」、「兩制」的憲制地位重回本位,理順權力來源,釋除權力爭拗,讓特區管治重回正軌,亦為「後佔中時期」由大亂變大治,做好基礎準備。
原文轉載自《香港商報》 2014年10月31日
原圖:ettoday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