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很多中港家長都致力投資在子女的教育上。內地針對中產家庭的調查顯示,年收入在人民幣12.5至100萬之間的家庭,六成將子女教育作為首要支出。有跨國銀行的調查也發現,香港的家長會為子女的教育花上百萬港元,是全球之冠,遠遠拋離第二位阿聯酋的77萬元,更幾乎是新加坡的一倍。有分析指出,這是受焦慮情緒驅動,尤其中產階級力爭上游,希望子女不會淪落向下流所致。
同時,該銀行的調查也指出,近四成香港家長擔心子女未來的職業生涯會受新科技如人工智能和機械人威脅。究竟在急速轉變的今天,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去年剛好是我從香港大學的理學院修畢博士學位20周年,畢業後也曾在多所大專院校任教,所以雖然在資訊科技界工作,但對教育也有一點切身體會。
老實說,今天要取得一個大學學位,遠比以往有更多選擇,例如由250所大學組成的教育網站CourseBuffet,不單免費,而且不乏QS大學排名頭20位的著名學府,如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以及現已提供1000個課程、予全球近200個國家的1300萬用戶在教育和技能方面訓練的Alison等。這些網站提供類似傳統學校的學習,更有文憑和學位課程。不過這些知識有多少和現今社會接軌,是否終身受用又是另一回事。
學習秘訣三項重點
故此,我認為今天的學習秘訣,早已非單純背誦,而是以下三項重點︰
一、科學素養
我非常認同港大理學院院長艾宏思教授指出,要提升科學素養才不易被淘汰。他在我新出版的《你未來就緒嗎?》一書的序言中,建議大學的必修課程除了基礎語言外,也應加入基礎數學、編寫電腦程式。因為科技進步,我們要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才能判斷某一科技的好壞,不易流於人云亦云。
此外,如何在資訊超載的今天掌握趨勢以至善加運用,也是職場普遍所需技能。
二、善用資訊
現在全球每天產生的數據以億萬計,在2018年,每一分鐘便有51萬個Facebook新帖文、1300萬個短訊、近400萬個網絡搜尋等,加上不計其數的攝錄鏡頭和傳感器,形成了大數據。要發揮出大數據的價值,就要把它扣連地理位置,透過軟件如地理資訊系統(GlS)把數據連接起來,可改善政府在交通出行、衞生防護、公共設施等的管理;而開放予公眾,更可促進初創企業開發應用程式。因此德國、英國、澳洲、美國等國家,已把GIS融入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讓同學掌握以相關軟件整理繁多的資料,從中發掘解決方案。我也於4年前把GIS引入香港的中小學,供學生免費使用,務求增強同學的分析能力。
三、學以致用
既然互聯網令知識唾手可得,如何博覽群書也不及Google和人工智能。所以,今時今日的自身經驗比純粹的書本知識更加重要,因為歷程中的跌宕體驗,是人工智能不能取代的。為了把自己的創業經驗和心得薪火相傳下去,今天我當初創導師,也在母校港大設立了諸如「鄧徐惠?傑出學生獎」和「鄧淑明應用人工智能獎學金」,就是希望鼓勵年輕人運用創意,大膽嘗試。
增強科學常識、善於運用數據,並把所知所學實踐出來,從經驗中催生新知識,相信就是未來教育的重點所在。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0年1月23日
原圖: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