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於上周六傍晚公布免去王志民中聯辦主任的職務,這消息對部分政界人士和香港市民而言,可能會有事出突然之感。中聯辦主任作為中央駐港機構的最高負責人,位居要職、動見觀瞻,其去留當然受人關注。香港在過去大半年經歷前所未有的社會動盪,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中遭逢一面倒的敗績,王志民主任在此時被免去職務,自然惹來「問責」的猜測。可能為了平衡這類「問責」的聲音,建制派內也有「正常調動,不足為奇」的論調。
過去10年,西方國家視中國崛起最大的挑戰,不是其經濟成就。在短短的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躍居全球第二,在全球化的新世代,經濟活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經濟發展,為許多國家帶來發展和利益,所以光是經濟發展,西方國家不會視為威脅。在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中國崛起如骨在喉者,是其經濟成就背後的政治制度,也就是西方學者口中的「北京模式」。而就算中國自己,也不斷強調制度自信,這個制度,就是中國按着自己發展經驗摸索出來,有別於西方以選舉為主軸的政治制度。
無論叫「北京模式」也好,「制度自信」也好,中國現行政治制度的最大特色,就是依靠以實際工作經驗和成績,通過嚴謹的考核來晉升和任免官員。這任免制度令到中國的政治制度有強大的能量和生命力,尤其是西方選舉式民主走到山窮水盡,選舉由手段變成目標,政治人物只為勝選而不是施政,中國以實績成效來任免官員的制度就更有市場和吸引力。
上周本欄〈政體與政道〉的文章,引述了王紹光教授對現時中國制度的分析,其中王教授提到,西方學者用了一大堆很漂亮的形容詞去形容他們口中的中國「威權政體」,這些形容詞包括「權力分散」、「軟性」、「充滿活力」、「可容參與」、「開放性」等等,而中外學者近於一致的意見,就是中國政府具有高度的回應性(responsive)和負責任(responsible)。大概就是這兩大特點,才可以讓西方學者口中的「威權政體」一直發展下去,讓章家敦之流的評論員,對中國崩潰的預測一再落空,崩潰目標日子一改再改!而回應性和負責任的特點,其實也是和中國的任免制度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是一體兩面。回應性和負責任不僅體現於中央的政策方針,也體現在人事的任免,只有以成績實效(result andmerit)來做基準,才可以保證政策是適時合勢,政策的制訂者和執行者,是「深慶得人」。一旦出現問題,就得及時調整,政策如是,人事也如是,這才可以保證中國的政體,具有高度的回應性和負責任,中國政體的強大生命力也源於此。
香港目前的局勢,用上「嚴峻」一詞來形容,相信並不為過;在未來兩年多,要舉行3場高層次的選舉,當下的時刻,可以說是「關鍵」;中聯辦主任這樣的人事任命,也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在嚴峻的形勢下,在關鍵的時刻中,作出重中之重的任命,有人可以用「正常調動,不足為奇」的態度來等閒視之,他們究竟有沒有看到中央政府對香港局勢的揪心、憂心和撥亂反正的苦心、決心!他們有沒有看到我們國家成功所倚仗憑藉的人事任免優勢制度!他們有沒有看到我們國家體制強調的回應性和負責任!
對於王志民主任的免職,個人不會用「問責」的角度來思考,固然因為個人不是任職於「中組部」,也不像一些權威人士,好像列席了政治局會議般掌握內幕消息。但在當下嚴峻形勢和關鍵時刻,本人不會去考慮一些個人仕途上的進退。個人的榮辱得失、罷黜升遷,根本無關宏旨。我們要思考的,是大局!審視當下的大局,中聯辦主任的任命,是關乎中央政府對港的政策方針準確有效落實、香港社會狀態早日重回正軌、香港的政治局面不至出現憲政上的危機,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些才是我們要關心的大局。
人事任免 力挽狂瀾一着
香港當下的亂局,是錯綜複雜的因素交織下,在偶然和必然的時空下爆發,既有「中美」角力和台灣選舉的大背景,也有香港日積月累的深層次矛盾,此外,也夾雜着新世代下的價值觀衝突和科技革新所帶來的衝擊,種種成因,因為《逃犯條例》修訂的處理失當而導致一個總體大爆發,大量香港市民因為感到「憤怒」,而令整個社會失去常態。這種由「憤怒」所帶來的「失常」,被不同的政治團體利用甚至騎劫。如果無法及時控制和糾正,最終會不可收拾,而讓香港付出沉重的代價。在當下憤怒失常的狀態下,香港內部尚未有自我糾正的情况出現,但中央政府領導人,對國際和外部環境的凶險洞若觀火,就在嚴峻的形勢下和關鍵的時刻中,作出重要的人事任免,是力挽狂瀾的一着,也是穩住香港大局的一着!
這重要一着,你當是閒話一句!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20年1月09日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