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在深圳向香港立法會建制派議員講話。最受人關注的是,與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相關的安排和政治考慮。
事後,最被社會熱烈討論的,是喬曉陽指出行政長官一定要由愛國愛港人士出任。為免出現憲政危機,提名機制應有適當安排,確保只有符合愛國愛港要求的人,才可成為候選人。
喬曉陽的講話,當然受到泛民人士的批評,指出若提名委員會對候選人作出篩選,這便是假普選!
甚麼是真普選,甚麼是假普選,相信在現代社會中,只有香港才須如此嚴肅地面對這問題。大家當然可以參考國際人權公約內的相關條文,討論普選的一般意義,除了大眾通過一人一票的安排,可以享有同等的投票權外,究竟是否每人皆享有同等的提名權及參選權?
其實,這一切的討論盡皆徒然,若果大家不接受香港在2017年進行的行政長官普選,是在一國兩制政治及憲法框架下進行的地區選舉,而並非一個擁有獨立主權國家的元首選舉。基本法授予,而香港享有的是高度自治,而非完全自治的政治體。
在一國兩制下,通過普選選出的行政長官人選還需中央委任才可作實。問題的核心就在這裏,現在喬曉陽先生代表中央政府開門見山的說清楚,中央政府不會委任公開要求改變甚而推翻內地政治制度的人出任行政長官。那為甚麽擁有這種想法、而又曾經如此公開表態的人還想參選?
民主派人士多年來爭取落實雙普選,現在2017年臨近,不論在公在私他們對將要落實的普選安排一定非常關注。若果2017年的提名安排自然而然地將民主派排拒參選門外,他們分享不到多年來爭取的成果,當然不甘心。
如果今日有獨立傳媒進行民意調查,相信大部分市民都期望可以在2017年落實普選行政長官,所以,民主派人士覺得自己在為市民發聲,顧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的需要,及回顧2012年立法會選舉時,曾經就政改方案與中央政府對話的民主黨所面對的困境,要找到願意妥協的民主派人士對話相信殊不容易。
但是,要落實新政制安排,使港人可以在2017年一嚐不論是任何形式的普選滋味,都需要獲得部分民主派人士的支持,否則政府在立法會提出的政改方案便得不到三分之二多數票數支持。
根據過去兩屆的行政長官選舉經驗,無論在2007年,曾蔭權對梁家傑一戰,或2012年,梁振英、唐英年、何俊仁三角對賽中,代表泛民參選的梁家傑和何俊仁所獲得的民意支持皆嚴重偏低,前者不逾20%,後者長期在15%之下。反映務實的香港人,知所行止,明白若選出一位長期與中央政府對着幹的人當行政長官,對任何人皆沒有好處!
其實,今次喬曉陽先生的講話,在社會大眾間並沒有激起反彈,再一次說明大部分港人明白政治現實,行政長官不宜與中央對着幹,大家早已心中有數。
不少關心香港政局的人都傾向相信,在現在的民情下,香港市民將他們的選票投給一位中央政府不能接受的候選人,出現這種情況的機會不大。
所以,有人提出,中央政府對行政長官普選要求的安全系數是否可以放寬一點?
況且,中央政府既然明言在先,到時大可不委任勝出者。有人解說,中國人做事比較含蓄,不想面對如此僵局!
有論者更加提出,若民主派出現了一位極具政治魅力的候選人,在建制派沒有大缺失的情況下,仍然贏得大多數港人的支持。若提名委員會不顧民情,不提名這位候選人,難道不亦會產生政治風浪?
此等論述不無道理。但是,香港現時面對這樣的討論,其實反映一個眾所周知的政治現實,香港雖然已回歸快16年,京港之間,特別是與民主派人士,一直沒有成功建立互信。
反為,在實際管治權的爭奪中,新政府及支持者備受攻擊之烈,在變本加厲!筆者便在協助CY選舉時,被誣衊一些從未做過的事!
近日,國際政治形勢風起雲湧,太平洋地區出現越戰結束後,最受國際矚目的政治局面。世界三大經濟體系在太平洋東西兩岸為本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利益籌謀,細小的香港仍然具備特殊的戰略地位。
誰主香江,觸動到各方面錯綜複雜的政治及經濟利益。特首選舉的具體安排,當然要小心行事。希望各方能試圖就問題的核心,坦誠討論。行政長官要為港人謀幸福,就不能是一位與中央對着幹的人,這是大部分港人都明白的政治常識。
原文轉載自 《經濟日報》 2013年4月13日
圖:kansir.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