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校教育與社會抗爭
香港學校教育與社會抗爭

學校絕非尋求政治議題解決方案的戰場,更不應捲入政治漩渦,而應做好將新一代培育成才的重任。

 

香港「反修例風暴」以來,暴力抗爭不斷激化,學校成為「革命基地」,學生則當上大時代的主角,參與者的年輕化、勇武化和仇恨化,展現稚嫩背後的邪曲;亦有為人師表的教師和教學助理放棄表率教誨使命,跳進抗爭這渾水,與學生一起任由激情湮沒理性與道德,罔顧會為社會帶來破壞和「被捲進」政治惡鬥的兇險,大家必須認真思考對教育和教育制度的變革。

 

學生活躍社運,從來都是常態,著名的一八四八年歐洲各地之革命、一九零五年俄羅斯革命之肇始、一九一九年中國「五四運動」,及二次大戰後蜂擁全球的「反殖運動」都屢見學生的身影。至於這波「反修例風暴」,可說是自「國教風波」、「非法佔中」和旺角暴亂等事件沿襲衍生而來,並以「修例事件」作為爆發點,對特區管治進行極限衝擊,至今共逾二千四百名學生被捕,佔總被捕者的四成,當中有約一千四百名大學生,所有大學無一倖免,至於未成年的中學生亦近一千人,反映香港教育已經出了大問題。

 

學校絕不是尋求政治議題解決方案的戰場,更不應捲入支持某一特定政治立場的漩渦,而應做好將新一代培育成才的重責。然而,第一,學校的三大原則是培養知識、品德,以及確保學校安全,在情理先行的準則下,即使學生犯了錯,校方仍需同行指導,因而除了保護學生外,更要肩承教導糾正的責任,但在香港深陷政治暴亂之時,學校大量「失守」,淪為動亂之源。

 

第二,學校是求學問、做研究、學做人的政治中立地,無論是政治化或靠邊站表態,都使學校和學生受到影響,絕非好事。

 

第三,求學與成長並進,學生要推動社會改進,不能只憑一腔熱誠或書本上的知識,還要歷經現實的磨煉和時間洗禮,但今次「擔大旗」的學生準備好了嗎?

 

第四,法律已趨政治化,校方管理層應正視法律問題和責任,正視政治和法律的分際,不應和稀泥式輕輕帶過,或為免招惹麻煩,屈從少數激進學生和校友的脅迫,甘被牽著鼻子走,結果會是開門揖盜,讓學校淪為政治抗爭的「受害者」。

 

第五,學校的自主和自由,在於方便對其在學術、人文和科學等多個方面的工作,有效貢獻社會,並沒計算由學校帶頭引領社會改革和重訂憲政秩序。

 

有志投身社運的學生必須撫心自問,第一,除了勇武敢衝外,有否足夠的智力和能力推動和落實社會改革?第二,即使不是被人「洗腦」,全屬個人意願,但都沒有理由強迫校方表態配合,因這既不尊師重道,亦違反公義。第三,學生的表現亮麗,但他們是攻是守是走,以及相關的物資和戰術,全都依賴「網絡高人」的幕後安排和指示,學生只是棋局中的一隻棋子。

 

通識科被有心人挪用

 

隨著抗爭持續、暴力失控,本意在培養學生批判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通識科,被「有心人」挪用為輸出偏激政治觀念,令教育和教師失去靈魂。

 

必須指出的是,教育關乎社會未來,社會普遍對教師有較高的道德要求,但是在過去半年,屢有教師發表仇警言論及公然挑釁,更有教師和教學助理涉嫌參與違法活動被捕,令社會關注教師不當言行。我們注意到,第一,專業自主是教師專業的核心價值,以服務對象的利益為重,亦擁有因材施教的權利,必須符合專業守則的規範,不將政爭帶入校園。

 

第二,教師應該保持政治中立,不應將政客和政治團體標籤化,即使其政治立場與學生一致,也需提供不同立場資訊,理性地解釋社會事件,讓學生宏觀地了解政局。

 

第三,培育學生釐清政治概念,洞悉制度優缺,身體力行改變社會,成為具政治素養的公民,這正是教育的本義。

 

第四,教師不但要言傳,更要身教,亦是學生楷模,因而即使是在私人空間的言行,亦要符合專業操守的要求。

 

原文轉載自《亞洲週刊》 2020年1月5日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
點算呀
1
唔係呀哇
0
無意見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