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薪酬應按機制調整
公務員薪酬應按機制調整

最近,薪酬趨勢調查(pay trend survey)委員會公佈2013年薪酬趨勢調查結果,在扣除增薪額後,建議高、中、低層公務員分別加薪2.55%、3.92%及3.92%。加幅稍遜於通脹,公務員團體表示失望。

據報導,在上週舉行的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會議上,大部份公務員團體對調查結果皆持保留態度,警察評議會的職方代表更不願意確認調查結果。

有公務員團體反建議,要求政府加薪4-5%,確保追上通脹。

公務員團體公開對薪酬趨勢調查結果表示不滿,是近年罕見的。

政府每年在考慮公務員薪酬調整時,皆向私人企業進行薪酬趨勢調查,作為考慮公務員薪酬調整的基礎,出發點是要確保公務員的薪酬與私人企業的薪金水平維持一個合理的關係。這個做法在1974年開始,至今已有接近40年歷史,向來操作良好,爭議較少。

在1998至2003年間,香港經濟面對罕見的連年逆境,公務員薪酬水平曾受挑戰,社會上更有要求改變薪酬調整機制的聲音,不過,後來政府決定不作大改動。並在2007年,當俞宗怡出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時,曾作出改良。

薪酬趨勢調查的方法有一定的客觀基礎,受調查的對象通常接近、甚而超過100家私人企業,通常企業僱用員工人數皆超過100人。

近年,為加强調查的代表性,亦涵蓋一些僱員不足100人的中、小企業。以今年為例,便涵蓋了108家大、中、小規模的企業,僱用員工總數超過180,000人,所以調查結果具一定的客觀性和代表性。

而且,調查方法規定,被挑選的公司都應該在所屬行業內具代表性,普遍被認為是穩健良好的僱主,在訂立員工薪金或工資方面,有一套合理和有系統的管理方法。

所以,多年來調查結果都受管職雙方接受。

其實,薪酬趨勢調查結果不但影響160,000公務員的薪酬調整幅度,還影響中、小學,收取政府資助的社會福利志願機構,醫院管理局等數以十萬計的員工的薪金調整幅度。

在自由經濟體系內,私人企業員工的薪金和工資,由勞動力市場的供求決定,政府通過薪酬趨勢調查,使公務員及受資助的公營機構員工的薪金,與私人企業員工的薪金保持合理關係,是可取的做法。

不過,薪酬趨勢調查結果向來並非決定薪酬調整幅度的唯一標準,根據已採用多年的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香港當前的經濟狀況、政府的財政狀況、生活費的變動、職方對薪酬調整水平的要求和公務員的士氣等,皆是需要兼顧的考慮因素。

近年,香港勞動市場相對緊張,失業率長期處於3.5%以下,根據私人市場調查結果,考慮調整幅度的起步點,升幅竟然落後通脹,反映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下,富裕地方中、基層僱員的薪金受壓的情況。

自由市場經濟體系所以能成為世界經濟體系主流,是因為它能有效分配資源,在過去百多年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其中一項成就,就是能讓老百姓通過勞動市場參予經濟生產活動,分享到經濟發長的成果。

現代社會不斷創新,加上不斷提高的企業管理能力,工人的生產力(productivity)在過去數十年不斷提高,使工人的工資長期跑在通脹前面,成為現代社會繁榮穩定的基石。

但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情況下,這種有利社會穩定發展的社會趨勢發生變化。例如,美國人的可支配收入,在戰後數十年一直跑贏通脹,但在2008年後便停滯不前。

所以,今次根據薪酬趨勢調查所得出的結果,薪酬增幅落後通脹並不意外。若政府刻意將薪酬增幅提高至高於通脹,可能被一些人批評為刻意討好公務員!

1997年至今16年,香港的人均GDP增長(包括通脹)超過50%,綜合CPI只上升了15%,公務員薪酬則上升了24-29%。所以,就算今次薪酬增幅落後通脹,長期趨勢仍然跑在通脹前面。

香港整體中、低層僱員的薪酬,是否受全球經濟一體化影響而受壓,值得我們關注。

原文載於《香港經濟日報》(此版本經作者本人修訂)

圖:news.takungpao.com

注:文章另一作者為陳朝暉工商專聯總幹事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