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止暴D-Day」的思路和出路
後「止暴D-Day」的思路和出路

一代學運反映一代政治,但在今天的二元對立、躁動矯亢的新世代,「黑色暴亂」持續了5個多月,火速形成無限自大、極限暴力的對抗螺旋,盤據大學校園作為「黑衣領土」,並在各區肆意打砸堵燒和「私了」不同意見者。

 

警方連續對兩間大學的D-Day式強勢圍堵,或有效抑止這場由學生主導的動亂,但香港風向已經轉變,未來管治將何去何從?還有甚麼政治想像力?未來的管治思路和出路在哪?

 

民眾開始反彈 望平亂心切

 

所謂D-Day,具有兩種意思,第一是「非做不可」的執行日,第二是「最後期限」的意思。隨着香港抗爭風暴升溫失控,暴徒裹脅民眾「被三罷」,動亂遍地開花,從「示威、抗爭」演化成「死傷、動亂」,東方之珠已成暴戾之城,瀕臨「內戰」邊緣,深陷動亂隧道而未見出口,際此歷史轉折,民眾開始反彈,對沒完沒了、自殺式的暴力、破壞和沉淪深感煩厭,大家望治心切,借助D-Day式強勢圍堵,果斷平亂已勢所必然。

 

新一代的批判性公民出現了,但這一波以「反政府、反國家」,宣揚「港獨」,意圖奪取管治權的「革命」,與100年前弘揚愛國精神的五四運動,目標和層次差天共地,新世代學生愧對先烈,務須知所進退,迷途知返。

 

第一,周六的大規模清理路面行動,在駐港解放軍的「義工」服務下,格外引人注目,反映市民對社會亂局的無奈,也是一種民意反控,決定不再沉默。大家應積極探求可行的平衡點,紓緩過激化的情緒,協助社會降躁。

 

普選+23條立法 履責考功夫

 

第二,行為經濟學有一個專有名詞「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指「個人選擇性地回憶、蒐集有利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資訊,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設的趨勢」。這種偏誤在連月的衝突中被廣泛應用,為其立場提供支持點,令法治基石全然動搖。這心態一天不改,社會秩序便難以恢復,兼聽包容是減少偏聽偏執的唯一法門。

 

第三,特區政府完成止暴制亂的任務之後,既要加大力度消除「港獨」根苗,還要在雙普選和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落實上下工夫,確切踐履基本法賦予的憲政責任,讓一國兩制得以圓滿落實。所以要重新協商,擬定新議事日程表,再難都要促成其實踐。

 

院校自主 須將破壞者繩之以法

 

第四,全盤西化易導致水土不服,而對青年過分愛護亦易變成縱容姑息,他們變得如此激進,校園暴力如此失控,教育當局和教育工作者都需負上重大責任,校方應果斷履行院校自主自管的權責,將破壞者繩之以法,將學校納回守法守規的正軌。

 

第五,香港早年曾是內地的「南風窗」,領國家改革開放之風,時至今日,對國家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但當年的優越地位已不再復回,心態和價值觀若未能適時調整,容易形成挫折感,甚至對一國兩制出現抗拒,這項心理關卡,若未能有序超越,矛盾將會積累和激化。港人是否願意接受內地的價值觀和社會制度,將會影響香港的未來新發展。

 

原文轉載自《經濟通》  2019年11月20日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
點算呀
0
超無奈
0
無意見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