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總比對戰好 謀體面退場
對話總比對戰好 謀體面退場

從校園罷課,到霸佔公民廣場和主要幹道,再而是議會與街頭內外夾擊的不合作運動,今次因政改而起的群眾運動,性質和訴求一變再變;而負責的組織者亦由學生、佔中三子、「四派大聯盟」,到「集會人士自主」,即近無航駕駛的失控狀況。

佔中兩個結局 一對話二清場

未來何去何從?只有兩個選擇,就是透過對話,為群眾自行離場搭建下台階;或者動用警力清場,重新恢復社會秩序。

今次運動,從一開始就被美英傳媒與「顏色革命」掛上了鈎,雖然學聯一再否認,並自稱「爭取真普選不是為奪權」。不過,在形式上,黃色雨傘已成為運動的圖騰;而在實踐上,一直踏進「顏色革命」的標準軌迹,即發動群眾上街,並以和平方式表達民主訴求,爭取改變現狀,甚至推執政者下台。更有甚者,香港版的「顏色革命」,進一步要求撤回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這是對中央對港管治權的嚴峻挑戰,亦令一國兩制原則面臨變數。

民主民生訴求總爆發 遍地開花

須強調,問題關乎大是大非,必須是其是、非其非,不能因有學生參與,就全面「漂白」,加以純潔化、神聖化。

事實上,今次運動能夠一呼千諾,萬人上街,市民對民主普選有強烈訴求,固然是重點;糾結難纏的社會深層次矛盾,更起着推波助瀾的關鍵作用。正是因為是民主和民生訴求的總爆發,才會出現遍地開花,但無人主導的散亂。

不想和不肯散 社會內出血

佔領行動已逾兩個星期,激情和熱情都已淡退,泛民政客希望在議會內「收割戰果」、學生不願妥協叫和、街頭群眾不甘空手離場,形成不敢打、不想和、不肯散,甚至多人伺機「抽水」的內耗悶局。表面不流血,社會卻大失血!

行政長官梁振英將今次佔領運動,定性為一場失控的群眾運動,而不是革命;但指佔領運動的發展,印證了群眾運動易發難收,沒人主導的危險性。他重申在政改問題上要依照人大常委會的框架,亦不可能將違法事情變成合法,但這卻是目前對話最困難的地方。

國際經驗告訴我們,作為一個國際都會,總不容出現由「集會人士自主」的社會失序,甚至無政府狀態,而社會的包容犧牲亦有限度。佔領行動或許是凌厲的非常殺着,但若不懂知所進退,只會淪為社會的毒瘤,引發由愛變恨的民意轉向。

民主發展路長 豈能一蹴而就

面對矛盾爭拗,對話總比對戰好,持份各方除非是一心要做玉石俱焚的「烈士」,否則便只能透過對話去搭建「體面退場」的下台階;但須指出,一切的努力並非只為勸導集會人士和平撤離,更要將政改爭議重回依法守法的正軌,理性對話是唯一的法門。

從感性回到理性,大家必須認清一個客觀的事實,就是對話不一定能夠達成皆大歡喜的結論,處於弱勢的一方,更不能夠急於求成,冀求一役達陣,否則只會將成功的苗頭,變成動亂的源頭,好事變壞事。

換一個角度說,民主普選是漫長的發展進程,有必要以集體犧牲去一步到位嗎?對於因佔領運動而生計受損的小商戶和僱員,我們有權用他們的血淚來實現自己的理念嗎?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4年10月14日

原圖:wenweip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