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南非總統曼德拉曾說,「運動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但是變好還是變壞?NBA火箭隊總經理莫利日前在香港《禁蒙面法》生效之際,於東京發表挺香港暴青「反修例」的推文(Twitter),瞬間牽扯出「民族底線不能觸碰」這項基本禁忌,並被發展成為中美價值觀與政治正確、強硬對決的完美風暴。
NBA年收益80億美元、總商業價值高達570億美元,是全美最強大的運動聯盟,在發揮文體軟實力、推動運動、多元文化中角色舉足輕重,在中美關係有紐帶作用。事實上,1970年代「乒乓外交」突破中美冷戰,促成兩國破冰,到姚明遠赴NBA成為中美友好的典範,文體交流一直是中美關係的風向標、政治氛圍的溫度計,以及價值觀念的碰撞點。
然而,美國在對外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充滿謀算,並借所謂「核心價值」,試圖「和平演變」中國,因而在政治意識形態、軍事安全、經濟等議題上時有摩擦,衝突不斷,如所謂「3T」(台灣、西藏、經貿)議題便持續成為中美戰略博弈的焦點;至於NBA,則是美國軟實力戰略的大前鋒和籌碼工具,自1989年打進中國後,已潛而默化地影響足足一代中國青年。
回顧歷史,基於國家立場與政治考量,中國早前已曾3次下達停播令:1999年和2001年分別因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和中美戰機南海衝突,而2008年則因「NBA政治化令中國反感」,與這次言論風波相當近似。
言論自由 有其邊界
雖然莫利未曾做出什麼實際支援香港暴力抗爭者的行動,發出的也不過是一條短短英文7字推文(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但卻挑選「修例風波」作為引爆點,並且刻意留白,予人任意演繹的空間。在中國民間出現膝跳式反應後,NBA仍拒不認錯,更引入政治力量,並且誇詡一己的「言論自由」,掩飾對中國的國家至上理念、「民族底線不能觸碰」原則的冒犯,蓄意製造中美價值體系的激烈對撞。
美國人有權選擇「言論自由」作為核心價值之一,但言論自由是有其邊界,亦沒有免責自由,在NBA也是如此。2014年,NBA快艇隊老闆斯特林因為私下發表種族歧視的言論,就被判罰個巨款、終身禁賽,最後更被迫賣掉球隊,這就是美國的政治正確,至於中國盲目跟從?要罔顧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的政治正確?言論自由與政治正確孰輕孰重?中國的政治正確與美國的政治正確誰對誰錯?
再進一步說,NBA所謂「言論自由」下的言論,中國人是否要照單全收?可否設邊界、定禁忌、立紅線?顯然,今次的停播令正是美方因一己的傲慢而須承擔的代價。
長遠而言,NBA還是會回到中國。但是當前風波讓人看到,在貿易戰、科技戰之後,中美角力已開入更呈絕對化的價值觀新戰場,彼此尊重是開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提。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9年10月15日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