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時「佔中」情況的討論,出現最多的詞句相信是「點收科」三個字。
中國諺語有云:「解鈴還須繫鈴人」,但現時「佔中」發起人那3位人士,已經是近於銷聲匿,把指揮大權交了給學聯,其他泛民人士一概退居幕後,任由學聯支大局。而學聯也不過是一個發聲機器,實際對外區的佔領人士全無節制,任之由之,完全陷入無政府狀態。
政客「隱形」 推學生上戰
這種做法,完全是利用學生的自然優勢。社會上,尤其是中國社會,對學生總是有一份獨特的感情,無論是對是錯,總會給予很大的包容和同情。所以那些政團政客,自己低調隱形,卻去推學生上前,是顯而易見的政治策略。所以學生只是一個政治icon,全無操控能力,要收科,當然不能寄望在學生身上。
「佔中」發展到這個階段,已經完全喪失目標,對形勢掌握的輿論領袖、政界中人,甚至學生自己,也很清楚,要求特首落台和中央收回人大常委的決定,機會已是等於零,再用這兩個政治訴求來推動「佔中」,真的有不知為何而戰的感覺。
政改框架不能改 佔中失焦
「佔中」,本來就是爭取泛民心目中的提名方法,但人大常委的決定,其實已經等於否定了泛民的目標。而大家又明白人大常委決定的框架不能改,那就「佔中」已經失去了本來的目標,變成了一個沒有目標的運動。
現時大家都把完結「佔中」的期望寄託在政府跟學生的溝通對話當中,對話溝通永遠比各行其事好,也是解決政治紛爭的最正常手段,所以個人也一直支持大家盡早展開溝通對話。
堅持不可能議題 社會失望
盡管學生沒有操控全局的能力,但如果學聯作為學生團體的代表,他們最後決定全身而退,那剩下來「佔中」的人數相信會大幅減少,一些阻塞佔據的道路也可以首先重開。「佔中」就算不是馬上完結,也會縮減到可控的規模,不至於嚴重影響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小商戶的生計也不受影響。
但溝通對話的本質我們必須充分理解,首先,我們不能期望政府跟學聯的對話可以推翻人大常委的決定,也不能取代第二輪的政改諮詢。前者是一個政治事實,也是一個基本的政治判斷。如果學聯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態度來繼續爭取推翻人大常委的決定,這溝通對話很難有甚麼成果。結果是浪費了機會,也令整個社會失望。
學聯需回歸正常溝通平台
政府鑑於現時的政治氣氛,推遲了第二階段的政改諮詢,但就算是往後推,這都是要實現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非走不可的程序。而這個第二階段諮詢,也必須是周全而廣泛,所以學聯和政府的對話,不可能取代第二階段諮詢,也不可能包辦對全港的諮詢,這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則,所以學聯也應該理解明白。
在不能推翻人大常委決定和取代第二階段諮詢的大前提下,學聯跟政府的溝通最重要的目的,是營造一個可以通過和平對話溝通去解決政治問題的氣氛和意願,回歸正常的溝通平台,那非正常的街頭抗爭就可以適時落幕。
所以溝通對話絕對重要,但重點是藉此解決困擾港人已久的「佔中」,而不是徹底解決2017年普選的問題。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4年10月9日
原圖:88190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