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月的暴力示威令香港經濟面臨寒冬,令香港人身心俱疲,大規模動員的群眾運動已經來到必須全面檢討的臨界點。
示威日趨激烈
歷史上的群眾運動都有一些規律,第一,隨着時間的推移會逐漸碎片化,沒有統一的領導者,參與者分成小隊甚至個人行動,連登網民呼籲的「遍地開花」已經變成無孔不入。示威者不滿足於擾亂香港的政治、經濟中心,轉而無定向地分散去普通居民的生活區,挑釁警察,誘導警方追捕及施放催淚氣體,甚或號召全港上班族罷工。這些人的行為受到一些政客以至政黨的默許甚至鼓勵,日益囂張,甚至圍攻在地鐵裏舉起手機或拒絕罷工的市民,無理取鬧,阻礙民生的行為無日無之。
第二是日趨激烈化,在警方盡可能克制,沒有任何行動的情況下,所謂和平、手無寸鐵的示威者主動圍攻警署,破壞執勤警車,破壞警署周邊設施,甚至攻擊紀律部隊宿舍,向警署投擲汽油彈,危害人身安全……若果這些事發生在西方國家,警察早已重重還擊,發生嚴重人命傷亡事件。
先不論暴力行動對他們的訴求是否有推進效果,筆者作為醫生,不得不提到醫生醫治病人的其中一條金科玉律——Do No Harm,無論是藥物或者手術治療,醫生的首要考慮都是在不傷害病人的前提下,醫療手段沒有效果或副作用。
但現在的所謂和平遊行示威人士正正是把Do No Harm本末倒置。他們以嚴重傷害到經濟、社會民生的方式來宣揚訴求。原本只是周末遊行,但次次都會發展到暴力破壞,令當區居民不勝厭煩,令店舖要關門保安全……香港租金全世界最貴,周末黃金時間做不到生意,商舖的損失慘重。
隨後發展到花樣百出的強迫全港市民罷工、延誤地鐵、巴士各路交通,甚至用黑色油漆破壞交通燈,剪壞交通燈的電線,如此危險行為不但癱瘓交通,更可能導致嚴重車禍,令不想罷工的打工族也「被罷工」,小企業的損失有口難言,如何計算?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已經指出,香港經濟正在面臨嚴峻處境,本港第二季GDP增長僅為0.6%,與第一季相比,實則是負0.3%增長,經濟增長失去了動力,強調若第三季都出現按季負增長的話,香港會進入衰退的情況。且今年第一季香港出口下跌3.7%,第二季幅度擴大至5.4%,單單6月一個月就下跌10%。零售在5月下跌1.4%,到6月加大到下跌6.7%,其中珠寶、首飾、鐘錶下跌17%,電器和一些耐用消費品下跌16%,服裝零售生意都下跌8.2%。
不談數字,普通市民也可以感受到,周六日繁忙的女人街都不開業做生意,的士「一車難求」情況不再,酒樓生意冷清,更有偏遠地方像沙士時期一樣荒涼,香港的經濟明顯地步入寒冬。有銀行家警告香港出現資金外流,投資者最敏感,也最無情,一個電話,資金走了就很難再回來。
把理性聲音傳開
香港作為完全外向型、最自由的經濟體,是否能承受這些打擊?數代人的勤力工作得以建立香港金融中心的美譽,是否由這些所謂有理想的年輕人毀於一旦?所以筆者請大家停一停,想一想,暴力行為是否仍要繼續?相信很多年輕人參與是被人誤導,或者一如真道書院助理校長認錯道歉時所說的「一時情緒」?
我認為其實簡單的幾個問題就可以明辨是非。請想一想,目前的暴力行動是否未能達到效果?是否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是否已經傷害香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就請大家不要再參與,香港已經承受不住這些折騰。
筆者呼籲社會大眾通過不同管道把冷靜、理性的聲音傳遞出去,令誤入歧途者醒悟,讓幕後大台收手,同時最需要負責任的政府也應大力宣傳這些觀點,讓社會看到政府積極面對、迎難而上、處理爭端的決心,讓社會看到政府為挽救正在沉淪中的香港在努力工作。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9年8月10日
原圖:文匯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