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的觀後感
一部電影的觀後感

何漢權/教育評議會主席

 

早前,有幸觀看《周恩來回延安》在香港的首映。該片籌備四年,經認真搜集資料、考究,然後用心用功拍攝而成。是次在港的首映,更難能可貴的是,周恩來的親侄女周秉德女士蒞臨首映現場,口述歷史,細說周總理生活點滴。這對全場近千名觀眾而言,是難得的緣分,耳目之福不淺。

 

周總理一生為民,全心為國,無私奉獻,兩袖清風,鞠躬盡瘁,經已癌症在身,依然掛念延安老百姓,要走訪延安,期望延安人民有吃飽穿暖的日子,奔波勞累,健康再壞,生命再短,依然是無怨無悔,歷史是鐵證如山。

 

按周秉德女士所言,周總理與香港早已結緣,原來,一九二七至二九年間,周總理曾多次到香港,新中國成立後,不少有利香港民生與發展的政策,如對香港進行引水發電,就是由周總理定下來的。

 

整場首映,內容寫實,抗戰時期的延安,建國初期的延安,文革時期的延安,縱橫交錯的史實,有條不紊,感情描繪細膩真摯,現場觀眾不少默默落淚,印證吳衛東導演所說,周恩來的高尚情操,「做人要學周恩來,做官要學周總理」,歷史在說話,周的一生,從商的、就學的……都需要並閱讀人民心中「永遠的總理」,感悟其豐富生命價值的一生。

 

首映完畢,各與會的嘉賓都希望把握千載良機,與周秉德女士合照,正當鎂光燈忙碌閃爍之際,筆者也提出,在影院大堂有一批中學生已列隊等候,周秉德女士二話不說,馬上前赴影院大堂,展露慈祥可親的笑容,與學生集體合照,見微知著,重視教育、關愛年輕人的樸實價值觀,既是周總理家族繁衍的家風,側寫也是為人民服務的國風傳承。

 

價值教育混亂失焦失序,又歷史搶白的香港,若能用心看《周恩來回延安》,當別有一番感悟在心頭,獅子山下,家國情懷,逝者如斯,更是不捨晝夜!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9年7月30日


原圖:文匯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5
好正
1
好喎
1
無意見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