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晚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令筆者感慨萬千,不吐不快。原本反《逃犯條例》修訂遊行在比較有序地宣布結束後,部分示威人士並未散去,超出警方發出的不反對通知書的界線而向上環中聯辦前進,隨後圍堵並衝擊中聯辦大樓,向辦公大樓門口投擲黑色油漆彈,塗污國徽,肆意破壞大樓設施,噴塗侮辱國家、民族的字句,更甚着試圖強行衝進辦公大樓。
筆者在電視上看到這一幕,第一感覺是震驚,竟然有人如此膽大妄為;第二感覺是憤怒,因為國徽是代表國家,示威者公開塗污國徽,侮辱中華民族尊嚴;第三是痛心,因為這些人都是香港人。
香港懸掛國徽的地方不多,其中一個地方便是中聯辦,而中聯辦不是一般機構,而是代表中央在香港行使職能的機構。塗污中聯辦門外的國徽、噴塗侮辱性字句,無疑是公然挑戰中央對香港的主權。
這樣的衝擊,已經不可用簡單的「言論自由」、「集會自由」來解釋,這些行動部署有戰略、有戰術,有部署,更有預先準備好的油漆彈等物資。所以在調查事件時,不單要把前線暴徒緝拿歸案,繩之於法,更要調查主導這些行動的幕後政治黑手。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由最初6月,藉着反對修改《逃犯條例》組織示威遊行,這班人行動不斷升級,由和平示威到衝擊立法會,圍攻警察總部,再到衝擊中聯辦。除了嚴厲譴責之外,有關當局一定要嚴厲執法。
此外,周日晚元朗亦發生暴力事件,哪方挑釁在先各說各話,還要警方全面深入調查、日後在法庭審判時才可明辨。
必須確立的一點是,任何人都絕對不可以暴易暴。某反對派資深大狀、前立法會議員不久前大放厥詞,表示「暴力在某些情況之下是一個解決辦法」。這一點筆者絕對不同意,暴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會令事件推向愈來愈糟糕的深淵。
所有形式的暴力要受到譴責,包括一般的肢體衝突、使用武器的暴力,以至無形的語言的暴力、在網絡世界的欺凌以及恐嚇等。
上述兩事件發生後,政府、建制派團體和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均公開同聲譴責涉事的施襲者,「要對暴力零容忍,向暴力說不」,沒有偏幫,各打50大板。但是反對派竟然是政治立場先行,毛孟靜還強調「不能把元朗襲擊事件與反送中示威者相提並論,我們的年輕人只是傷物,沒有傷人,也沒有特別的衝擊」。
輿論應承擔社會責任
試問毛孟靜是否已經忘記被咬斷手指的警員嗎?忘記了在上環無辜辜地被一大群「高質素和平示威者」圍着拳打腳踢的客貨車司機嗎?反對派拒絕譴責示威者、拒絕割席,不正是企圖庇護使用武力的示威者嗎?反對派的意見領袖們,你們為何不從法律、正義及道德角度出發,一視同仁地譴責所有的暴力?不偏袒、不庇護有何難做?如今反對派的做法怎會不是雙重標準?
香港長久以來都被譽為是世界最安全城市之一。安全哪裏來?除了要歸功於警察隊伍嚴正執法,更重要的是整體社會成員及輿論的配合。
反對派傳媒第二天的評論,很多都只着重中聯辦事件,譴責警察行為暴力,並未對所謂「和平示威者」行為做出評論。葉劉淑儀在港台節目中反問其主持人關於上環無辜被打客貨車司機事件,主持人竟表示不知情,讓人驚嘆篩選新聞的程度高深。一家傳媒報告有失偏頗尚可以撥亂反正,但反對派幾乎每家媒體都是如此,對社會輿論造成巨大影響。
筆者早前說過,人一生的教育分三階段,小朋友從出生最開始便接收家庭教育,上學後是學校教育,進入社會便受社會教育。輿論就是社會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所以輿論應該以正義與符合道德標準的角度評論時事。任何偏袒或者雙重標準的內容,都會誤導思想不成熟的年輕人。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9年7月27日
原圖: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