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問題是動亂的導火線
居住問題是動亂的導火線

香港租金比紐約、倫敦及三藩市還要高,且只能租到面積一半的住房。五個人之中便有一個生活在貧窮綫之下。最低時薪由今年五月開始調整到37.50港元。


香港在這個盛夏,爆發了連場反政府示威遊行,猶如山洪暴發,淹沒了這個七百多萬人口的城市。表面上,觸發這次事件是由於政府提出修訂「逃犯引渡條約」,令港人感到「人人自危」而起來反抗的。但從較深一層來解讀,港人的憤怒更多是來自他們對生活條件的不滿,而且感到每況愈下,隐藏了巨大之反政府能量,一發不可收拾。


在過去的二十年,接受大學教育的人多了。以前大學畢業生在職場上佔有優勢,但今天他們只能賺到比最低時薪多一點的工資,而且每天必須工作十二小時,每週六天都要上班才可勉強養活自己。


在這個寸土尺金的城市,有二十多萬人因為付不起昂貴的租金,被迫蝸居在非法的「劏房」。這些被稱為「籠屋」的住客,當中不乏大學畢業生。平均來說,這類「劏房」的面積大約只有100平方英尺,除了睡覺之外,炊煮及一切起居生活都在這個空間內進行。但不要小看它,要佔有這麼的一個「安樂窩」每月必須付出4,000港元。


半個世紀以來,香港貧富懸殊現象一直很嚴重,舉世無雙,租金及房價也是世界之冠。房屋的中位數價格是家庭總收入中位數的二十倍,入息永遠追不上租金約升幅,房價在過去十年漲了三倍。香港人平均的工作時間也是世界最長,縱使這樣拼命工作仍感入不敷出。很多年輕人因為付不起房租要和父母同住,能夠獨立生活的為數有限,他們怎能按得住苦悶的情緒呢?


香港其實有「公屋」計劃,不過供不應求,有二十五萬人正在輪候。合資格申請者的入息門檻維持在很低的水平,以減少政府必須多建公屋之壓力。


去年一班社運團體曾要求政府將粉嶺高爾夫球會的場地改變為公屋用地,政府只答應撥出五份一的面積。他們的要求縱使得到完全滿足,那塊地方也只能安置37,000人,未免杯水車薪!


大陸人來香港置業沒有受到任何限制,因政府認為這股購買力有助於維持房價上漲之勢,使擁房者產生更加「富有」的感覺,刺激消費。殊不知,房價不斷上漲使有意置業者放棄購房的計劃。


香港最低時薪維持在當今之水平,比實際需要低了1.45倍。受薪階級面對的困境可想而知。


這些問題在五年前發生之「雨傘」運動已浮現出來,和巴黎之「黃背心」運動有很多相同之處,反映世界經濟繁榮不但沒有惠及全民,而且忽略了不少人的利益。今天的示威者和過去一樣,不滿「特首」非由公平之選舉制度產生,政府只聽命於中央及向富豪階級的利益傾斜,必須推倒及重建才有改善的可能。


政府當務之急是必須早日平息動亂,但為了長治久安,改善民生才是一勞永逸之解決方案。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6
點算呀
0
驚訝
2
無意見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