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何俊賢
受非洲豬瘟問題影響,近月內地供港活豬持續減少,豬肉零售價更大幅飆升至百多元一斤。除了市民要捱貴豬外,業界由批發、買手、屠房、肉檔、都無一幸免大受影響。早前有傳聞指荃灣屠房因經營困難面臨結業,假若荃灣屠房倒閉,香港只剩下上水屠房可以屠宰豬隻;一旦上水屠房也爆發非洲豬瘟,本港便再無活豬供應,數以千計從業員隨時飯碗不保。
豬肉一向是中國人喜愛的副食品,雖然現時食品種類較過往豐富多樣,但在食品結構中仍佔有重要地位。一旦活豬供應鏈出現斷層,除了導致豬肉價格上升外,其他副食品價格亦會上升,食肆會被迫加價,最後受苦的只會是廣大市民。
事實上,在內地註冊供港農場機制下,現時全國只有約140 多個內地供港豬場,當中部分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已暫停供應活豬。加上過去數月內地豬農減少了養豬量,內地活豬供應不足,價格自然上漲,很多內地豬農不願將活豬供應香港,轉為內銷,供港數量因而大減。
筆者認為,豬肉作為民生所需,政府有責任維持充足的供應,並平抑價格。由於供求問題令到豬肉價格出現大幅飆升,政府應加強與內地有關當局溝通,鼓勵內地豬農將更多活豬供應香港,盡快令供港活豬的數量恢復以往水平,讓市民不用再捱貴豬。
對於荃灣屠房經營困難的問題,筆者認為政府需要維持本港有兩家屠房存在。當中荃灣屠房應更積極向本地豬農招手,相信本地豬農每日向屠房供應400 隻豬並非難事。另外,政府亦要跟屠房制訂服務購買模式,例如向屠房承諾每日出產豬隻少於某個數量,便會補貼差額。
另外,針對業界面臨的經營困難,筆者要求政府應盡快向業界提供資助,包括豁免出售鮮肉的新鮮糧食店牌照費一年、豁免公眾街市肉檔租金3 個月,以緩減業界的損失。
長遠而言,政府應推動豬肉供應的多元化,包括增加內地供港豬場數量、加強發展本地農業增加本地活豬的供應、尋求泰國及菲律賓等地的豬場供港,鼓勵業界開拓不同的食物供應來源,以確保豬肉價格與供應長期保持穩定。
原文轉載自《商報》 2019年7月18日
原圖: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