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葛珮帆
政府在2017 年發表「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對本港整體公共交通服務的布局作一次有系統的檢視,以維持公共交通優質多元的服務,及為業界的持續健康發展定下方針策略。「研究」當中提及推行試點項目,改善現有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的外觀及設施。
65 個有蓋交匯處現由運署管理
本港有65 個由運輸署管理的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這些交匯處主要是有蓋巴士總站。與露天巴士站不同,有蓋交匯處屬半封閉空間,缺乏自然通風,需要依靠機械式通風系統,因此空氣質素較差。在2014 年至2018 年4 月期間,就有111 宗與交匯處空氣質素或通風系統相關的投訴個案,涉及37 個交匯處。當市民在有蓋交匯處等候交通工具時, 不知不覺已吸入大量廢氣, 影響身體健康。
以西貢為例,現時共有4 個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其中坑口、調景嶺、將軍澳站於2002 年啟用,而寶林公共運輸交匯處更早於1987 年啟用。有居民反映,這些公共交通交匯處抽風不足,希望能夠作出改善。有多名居民更投訴2002 年啟用的調景嶺公共運輸交匯處空氣質素極差,空氣不流通之餘亦常有異味,十分困擾。
雖然環保署設有《半封閉式公共交通交匯處的空氣污染管制》專業守則,訂定交匯處內的空氣質素(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指引及為達至有關空氣質素指引所需的設計及系統的操作和維修,惟《守則》只屬參考性質,沒有法律效力。而且《守則》自1998 年至今未有更新,相關空氣質素標準十分落後,例如二氧化氮的一小時平均值上限為每立方米300 微克,較現時《空氣污染管制條例》的每立方米200 微克高出一半。環保署已表明會檢討《守則》,希望署方能夠盡快公布研究成果。
當局應檢視空氣質素欠佳原因
為改善現有有蓋交匯處的空氣質素,當局應檢視空氣質素未如理想的成因,採取措施改善交匯處內的空氣質素,如加強交匯處的通風設備等,確保空氣流通。
除了空氣質素問題,上述交匯處亦有燈光黝暗、無障礙設施不足及整潔程度有待改善等意見,政府應將上述交匯處列入「研究」中的試點,全面檢視這些交匯處的不足之處,並做好管理措施,以改善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的環境及設施,為市民締造良好的候車環境。
原文轉載自《商報》 2019年7月14日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