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勢的發展往往讓人來不及反應。經過風風火火的「六月風暴」,香港變得空前撕裂,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大樓暫停運作多天,立會大樓遭受暴徒嚴重破壞,警察總部更被「拆招牌」。香港幾近陷入無政府管治的失控狀態,情勢之惡劣可謂史無前例。
這幾天筆者跟不少朋友溝通,不少朋友也流露對一國兩制能否保住、能否持續下去的憂慮。可幸的是我們也同意,縱然反對派行動愈來愈激烈,破壞立會大樓的性質更相當於革命行為,但香港警方仍有能力控制局面,香港制度優勢仍存在,香港政治體制仍穩固,一國兩制仍最符合國家、香港與國際社會利益。總體而言,縱然香港受到衝擊,但一國兩制與《基本法》仍然屹立,遠未到「動搖」和「變」的程度。
當務之急 須設法擺脫風波
不過,人始終是活在當下的。歷史長河上的風波,對當下的人來說也是太久。從香港整體和市民切身利益出發,當務之急,我們必須設法擺脫風波。
筆者知道,非建制派的支持者很執著要求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但實事求是地看,政府已宣布全面停止修例工作,基於政治現實考量,我並不相信林鄭月娥特首會在本屆政府任期內重啟修例。故此實際上修例已死,用不用「撤回」兩字無非只是文字遊戲。當然,如政府評估過後認為正式「撤回」方案有利平息民怨,其實亦無不可。畢竟,當下還有什麼工作較恢復社會平和更重要呢?倘若做不了這一步,沒有這個基礎的社會環境,其他工作也只會寸步難行。
此外,政府已宣布會在餘下任期專注改善民生,我認為大家應給予政府多一些空間和時間,讓政府履行承諾、證明自己。然而,若示威者繼續每隔幾天便包圍政府和立法會,破壞政府設施,妨礙政府機關運作,政府又如何能推動和制訂一些好政策呢?對市民利益有何好處?最終受影響的豈不又是普羅大眾?
至於不起訴被捕者的要求,我希望示威者也平心靜氣思考一下:香港是法治城市,有成熟和獨立的司法制度,有公正的司法機關,倘若被捕者是無辜的,即使被起訴也不必擔心會入罪;但倘若被捕者確實觸犯法紀,我們卻以政治理由赦免,豈非以「人治」替代「法治」的表現?一旦我們打開把司法問題「政治化」的先例,香港法治體制和傳統還值得信賴嗎?非建制派究竟有沒有想清楚?
最後,筆者期望港府更重視網絡輿情,加強網絡輿情方面的調查研究。特首和高官更要定期閱讀網絡輿情報告,了解網絡熱點和關注度趨勢,知道受歡迎的網絡發帖和留言。這樣才能更貼近青年的語言和所思所想,制訂政策及講解政策才能更接地氣,避免頻頻講話後在網絡世界「出事」。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9年7月03日
原圖:中評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