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地溝油食肆梗有一間左近?
點解地溝油食肆梗有一間左近?

地溝油事件一路蔓延,骨牌效應不斷擴大,「中招」的食肆商戶,既包括米芝蓮星級名店,亦有街坊小廚,為數多達數百家,業界估計生意損失將達二至三成,商譽損失更是無法估量;至於廣大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花錢食地溝油食品,令人噁心不已,身心受害。然而,向以美食天堂自居,亦以法制健全自詡的香港,竟在內地地溝油問題擾攘多年後,至今竟仍是不設防,更讓地溝油食肆商戶愈揭愈多,遍布全港,「梗有一家左近」!香港是個不事「農耕」的商業大都會,幾乎全部食物都依賴入口供應,但有關食安和營養標準,卻大都依循外國,甚至是出口國的規範,令香港處於一個非常被動的地位。

部門慢三拍倒瀉籮蟹

對於內地的食安問題,傳媒非常關注,並慣常以大篇幅進行報道和分析,但都是以「看笑話」,甚至夾雜幸災樂禍的心態去看待,而食安當局亦是信心爆棚,認定食安「禍水」不能南越深圳河來港。但事實上,甲胺磷菜、蘇丹紅蛋、三聚氰胺奶、孔雀石綠魚、哮喘豬、激素雞、二氧化硫牛、台灣塑化劑、麥當勞過期肉,以至最新的地溝油食品,食安危機層出不窮,更是一浪高於一浪,亦愈見頻密。

不過,食安當局從來只是見招拆招,而在危機初期,亦總是面對「無法可執」的尷尬,只能做一些檢查、測試、查封等「賊過興兵」式善後工作,遠未能為市民生命健康「守好前門」。就以今次的地溝油事件,台灣和澳門當局都能即公布涉事商戶食肆名單,並跟進執法;但香港不僅「慢三拍」,更是「倒瀉籮蟹」般每日有新發現,令致市場信心益加虛浮。

其實,所謂地溝油,既有來自坑渠,亦包括其他各類劣質油,要砍斷地溝油供應鏈,就只有規範和監管其供應源頭,亦即餐廚廢棄物和廢棄油的處理渠道。早在去年內地糧油集團「北大荒」在港發售的食油,被食環署驗出部分樣本含超標致癌物,即時引發關注,立法會亦通過動議,促請政府設立追蹤機制,協助收集廢油業,建立完善回收系統,並牽頭支持生化柴油,以杜絕地溝油被用作食油。

可惜,有關立法工作,直到地溝油襲港後,才匆匆提上議程,當局就此難辭其咎,亦應深切吸取教訓,並提高政治敏感度,不容讓食安問題繼續成為市民停不了的夢魘。

食安問題不根本解決,消費信心就不可能恢復,整體產業形象和市場經濟面臨的衝擊亦必愈來愈大。台灣的官方估計,事件帶來的直接損失高達五十億元新台幣,若再通過產業關聯及所得乘數效果,其波及層面愈來愈大,絕不能低估其長短期的經濟衝擊。如再考量食安對民眾健康的影響,以及可能增加的龐大社會成本,更是不可承受的沉重負擔。香港呢?

從源頭出發杜絕風險

更重要的是,在產業細分的今天,上游一出事,下游必遭殃。就以涉案的台灣強冠生產的「全統香豬油」為例,只是一項產品,在台灣便波及一千二百四十七家業者,亦有數百家香港企業受牽連。因此,食安當局必須糾正過往針對消費層面的監控方向,而應改從源頭出發,杜絕食安風險。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4年9月24日

原圖:si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