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李慧琼
六月九日,有大批香港市民以集會遊行表達對修改《逃犯條例》的憂慮及其他不同意見。遊行大致和平進行。這次遊行跟過去其他大大小小表達意見的集會一樣,充分展現香港市民享具法治、民主、自由的特點,亦是《基本法》下受到保障之香港市民的權利。
設立電話熱綫及電郵釋疑
在酷熱天氣及後滂沱大雨下仍有大批市民遊行丶表達意見,面對這個情況,特區政府作為修改法例的倡議者,必須聆聽社會各界對條例草案的意見。最近,政府上下各級官員亦積極落區,就《逃犯條例》作出解說,直接回應市民的疑慮。筆者認為政府直接面對公眾的做法是積極、正面的,建議可考慮進一步開放更多渠道,包括設立電話熱綫,以及查詢電郵,讓任何一位對修例內容有疑問的市民,可以直接提問,相信此舉會更有效更針對性協助解開市民的疑慮。
作為立法者一員,筆者一直相信今次法例的訂立及修改,必須在維護法律公義及回應市民關注方面取得平衡。而筆者亦相信立法會在審議《逃犯條例》時亦會為其修訂把關,為條例的訂立及實施尋求社會最大的公約數。
事實上,我們看到,政府為兼顧不同聲音,減少分歧,自從提出修例建議後,亦先後兩次作出重要修訂,包括將部分罪類剔除、提高移交門檻刑期,以及增加更多人權保障的內容;儘管如此,我們仍認為,政府必須將有關人權保障的承諾詳細寫入條例文本內,以及作出政策聲明,以明文確立或保證其法律效力及執行指引;此外,應定期向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適時匯報條例通過後的實施狀況,才能更有效爭取廣大市民對修例的信心和支持。
襲警佔領 解決不了問題
必須指出,一方面有大批市民上街表達對修訂《逃犯條例》的不滿,但另一方面,亦有大量市民通過網上簽名表達對修例的支持。這正正是香港多元社會、不同聲音的寫照。
當社會走向兩極化,我們需要的是互相理解及溝通對話,而非暴力及對抗。恐嚇、襲警及佔領等極端行為,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將香港社會推向紛亂、萬劫不復的境地。
總體而言,修訂《逃犯條例》除了要處理台灣殺人案外,亦要填補多年未處理的法律真空。無可否認,在現行法例下,有涉嫌殺人犯未能被移交回犯罪司法地域受審,而有犯下嚴重罪行的逃竄者可仍以香港作為溫牀。歸根究柢,聯手打擊罪行是世界各國不同地方不同司法管轄地域的共同責任,而今次修例正是要讓香港在法律公義上可以履行這個不能旁貸的國際責任。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9年6月12日
原圖: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