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反覆擴散的震撼波,令國際政經商貿飽受衝擊,或是跌破PMI「榮枯線」,或是開創近年新底,危機就在眼前,但不少港人卻沉湎於拉布搞局式政治遊戲,昧理於中美貿易戰帶來的「滯脹危機」,以及消費與就業間的惡性循環。
PMI標題指數乃衡量私營經濟表現的綜合指標,受累於「兩象打架、草地遭殃」的池魚之災,多間機構的數據表明貿戰僵局減弱了市場對港產商品和服務的需求。5月份來自內地的新業務量已連續13個月下跌,進而跨境形成消費和就業之間的惡性循環,令本港營商狀況明顯轉弱,整體經濟貼近「滯脹」(Stagflation,又稱為蕭條膨脹),即經濟增長停滯,成本卻不斷膨脹。
最新公布的美國、歐羅區、內地、新加坡的PMI指數,亦相繼跌破「榮枯線」後繼續尋底,陷入萎縮區間。有美國大型投資銀行發出警告,若貿戰繃緊未解,全球經濟將由今年9月起全面衰退。
香港政經百川滙集,不論是貿易戰、科技戰,抑或金融戰,都因身處中美夾縫而隨波逐流,淪為「新冷戰」的棋子或祭品,再而面對避險性的生產線轉移,承受「貿易轉移效應」(trade diversion)的衝擊,挫損本港的國際都會地位,以及作為國家與國際接軌的平台角色。
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表示,當前中國改革發展形勢正處於深刻變化之中,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改革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因而要保持戰略定力,防範和化解重大矛盾,推動改革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可惜,不少港人卻以政治博弈為「樂」,念茲在茲於遊行集會人數和議會拉布,本末倒置,重一己政治私念,忘社會福祉大局。
大國的位置,從來不是由別人拱手相送,都靠鬥爭得來;但這些年來,香港的經濟表現、商業效率和市場競爭力都每況愈下,面臨着強勁的深度調整壓力。不過,整體社會卻是「內鬥熱」取代進取心,注意力轉而投放在鬥爭之上,特別是在回歸之後,反對派的行動愈趨激化,由「抽水」形式的求「共贏」、求「掌聲」,到今天的「七傷拳」式「雙輸」,即我不介意輸,但要你輸得比我多,居心險毒。
反對派的兩大殺着
當中的殺着有二,第一是外連國際力量,第二是誣衊法治威信。其中,在外連方面,因得到美國的策劃部署,「聲援」反對派者由美英延伸到美國的主要盟友,組成以維護香港法治公義為名的「反中聯盟」,政治企圖明確。
至於誣衊法治威信方面,既濫用司法覆核,又以不公義為由,阻撓延宕相關的立法和撥款,肆言詈辱「法官把關形同虛設」、「憂慮實施『一地兩檢』後,港人會『被失蹤』」,以及就港珠澳大橋和機場「三跑」,便因屢遭司法覆核而超支超時。
事實驗證,一切全屬謊言恫嚇。如此逆天行徑,即使僥幸「達陣」,會是港人之福?大家樂見?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9年6月10日
原圖: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