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唸書的時候,最渴望拿的一個獎叫「品學兼優」,因為從未考過第一,所以一直跟這個獎緣慳。我不明白,成績好有獎、成績好加上品行好又有獎,但為甚麼單是品行好卻不會有獎?
天資有限,人要知所進退,於是我轉而去爭取另一個獎,就是學業進步獎。
我常跟女兒分享,我小時候拿得最多的就是進步獎。每當孩子成績表現不理想,我就會說:「上天要給你一個機會拿進步獎,你要好好把握啊!因為進步獎的先決條件,是先要跌得很低。排名15升上12拿不到進步獎,排25升上12就肯定會得進步獎了。」如方東昇金句:世界上最大的空間,就是進步的空間。於是三個女兒都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拿過幾個進步獎。
跌到最低點,你可以選擇從此做爛泥,也可以視作為重新躍起作準備。跳高,先要蹲低,人生其實也一樣。
我覺得發明進步獎的人,才是真的明白教育。一班一級有幾多個學業第一?只得一個,即是說,九成九的人在成績這把尺下面,都成了一個個失敗者。
進步獎的精采處,是公平,成績好的可以拿,考第尾那個都有機會拿。競爭對手不是別人,正是自己。今天的你跟昨天的你比賽,是同一個人,沒得抵賴,贏過昨日的自己就算贏。
我們常說,不要跟別人比較,正如魚不會爬樹、蛙不會飛,但現實是這樣嗎?不,參加過好多學校結業禮,品學兼優仍是最高榮譽獎,逐個逐個上台給最尊貴的嘉賓頒。相反,進步獎總是最後的安慰獎,宣讀一大堆名字,由一個代表上台一次過代領算數。
有時真覺可惜,拿進步獎的都不是舞台常客,他們可能人生第一次或唯一一次拿獎項,為甚麼不待他們如品學兼優,甚至多加幾句告訴大家他哪方面如何突飛猛進?這樣,過去的失敗,他們就不會視為羞恥;今日的成功,更能化為向前的動力。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 2019年5月23日
原圖: 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