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首都奧斯陸由今年開始,不准私家車駛入市中心1.3平方公里範圍,700個市內車位也取消掉,政府要把馬路變成行人路和單車徑,以減少碳排放。因為每行10公里,私家車、巴士、地鐵分別會排放1.87、0.19、0.13公升二氧化碳,騎單車則是零排放。
身為元朗人的我,以單車代步是早年日常生活一部分,但隨着都市化發展,今天騎單車只作為康樂活動。近年在全球減排和注重健康的倡議聲中,單車出行再度興起。除了以單車聞名的丹麥首府哥本哈根、在鬧市劃出專用單車線並成功減少交通意外的紐約外,英國政府也有「單車上班計劃」,員工變相可以七折買單車,而僱主亦可節省逾一成保險供款,當地已有超過75萬人以單車代步。
新加坡銳意減少汽車
究竟香港有多少人有機會以單車上班?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調查,港島居民有近36萬人在港島上班,而全港更有65萬個上班族在同區工作,是發展單車出行的依據。當然,上述城市道路也許比較寬闊,人車爭道問題不如香港嚴峻,新加坡應該更貼近我們的情況。近日翻看一篇《海峽時報》年前的文章,列出新加坡未能成為單車國家的原因,香港人也許感同身受:
1)土地不足,難以廣設單車徑
2)司機普遍不太尊重單車使用者
3)濕熱天氣不利以單車上班
4)欠缺單車泊位
不過,新加坡政府近年銳意把國家打造成一個少汽車之城(car-lite city)。陸路交通管理局(LTA)去年為未來發展策略進行公眾諮詢,例如建議連接單車徑、提高對汽車碳排放的要求等。
同時,新加坡逐步解決單車出行的難題。針對單車泊位短缺,去年初當地一個地鐵站試行推出地下單車儲存庫,讓單車免受日曬雨淋,並防止遭破壞或盜竊。單車庫有7層,可容納500輛單車。用戶只須在車庫旁以手機號碼登記,使用時輸入手機號碼和系統發出的密碼,停放櫃便會打開。除了單車外,背包、頭盔之類的個人物品也可一併存放,整個過程需時不用一分鐘,收費為每月48坡元(約277港元)或每小時0.48坡元(約2.6港元)。
香港政府也計劃把單車徑網絡引入市區,今年《財政預算案》令東區走廊部分路段興建約兩公里長兼容單車徑的行人板道得以落實,加上在前啟德機場新發展區規劃13公里長的單車徑等,然而,對單車出行則未見有整體規劃。單車代步既環保,又有益身心。我希望政府能全面積極檢討單車政策和配套措施,讓香港人的出行更有智慧。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9年5月22日
原圖: 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