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輸出智慧城市服務 把握新商機
香港輸出智慧城市服務 把握新商機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時表示,東盟已成為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東盟的基建投資需求龐大,經濟體亦處於高速增長,可為香港企業帶來潛在發展機會。

 

對此我深表認同。其實香港除了可在金融及專業服務範疇向東盟國家輸出服務,智慧城市方面也商機龐大。

 

全球市場 可達1.5萬億美元

 

根據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的估計,智慧城市在交通、醫療、建築、能源、基建、管治等多方面的全球市場可達1.5萬億美元,和南韓、俄羅斯和澳洲GDP相若;因此美國商務部環球市場副秘書長直言,亞洲及東盟城市經濟冒起,帶來許多機會。

 

今年3月底,我應亞洲生產力組織(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簡稱APO)之邀,為其於南韓舉行的智慧城市研習坊作培訓導師,看到不少國家早已埋頭苦幹,發掘商機,香港實在也不宜錯過機會。

 

首先簡略介紹APO這個政府之間的組織,它成立於1961年,總部設於日本,有20個成員,除了香港、台灣、新加坡、南韓昔日的「亞洲四小龍」和日本之外,有孟加拉、柬埔寨、印度、印尼、伊朗、斐濟、老撾、馬來西亞、蒙古、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和越南。APO就如一個智囊,為各地工、商、農、服務業發展出謀獻策。

 

這些成員國中不少近年經濟都在冒起,尤其泰國、越南、印尼、印度、菲律賓等最為顯著;另一個共通點,是與會者都希望透過發展智慧城市,解決當前的難題。

 

在首爾的5天會議以「發展智慧城市標準」為題,我進行了三場演講,連同我在內共有4位講者,分別是來自日本的學者、南韓的土地及運輸部,以及生產力中心的官員。我們為各國政府代表和學者,講述包括智慧城市全球科技趨勢、開放數據如何促進創新和經濟發展、智慧城市的標準如何釐定,以及分享我們自家的發展歷程等。

 

先認清問題 發展免藥石亂投

 

演講中,我提到發展智慧城市可分為10個步驟,至為關鍵的是第一步,即認清自身的真正問題。許多人以為智慧城市等同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例如看到新興城市的交通擠塞問題,不宜立即跳到要在主要幹道加裝監察器的結論,因為問題癥結可能是當地公共交通容量追不上人口增長。

 

如果不先細心斷症便藥石亂投,白白浪費了資源,更令市民和政府錯以為智慧城市只是唬人的伎倆和花招。

 

與會者對此深表認同,紛紛講述自身面對的難題,例如越南胡志明市的情況相當典型。它的科學及技術署副署長表示,身為越南經濟、金融、貿易、科技的中心,胡志明市希望在2025年發展成智慧城市,以解決幾大挑戰:

 

(1)人口急速增長:胡志明市佔全國人口9%(800多萬人),從2011年開始,大量鄉鎮居民湧入,人口平均每年增長逾2%,導致醫療、房屋、治安、交通、環境污染等問題,該市基建現已不堪負荷——香港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也因內地移民湧入,經歷過這些問題,但及後克服挑戰並成為亞洲四小龍及國際金融中心,我們的成功範例可給胡志明市靈感;

 

(2)競爭力下降:該市雖然經濟快速增長,對全國GDP的貢獻保持在18至21%,但出口比例呈下降趨勢。同時,與其他省份相比,競爭力指數(PCI)也停滯甚至後退——這是香港今天也面對的問題,而我們以大力投資創新科技、積極開放數據、謀求與鄰近城市如大灣區加強合作,促進創新和經濟發展;

 

(3)市民對政府期望不斷提高:胡志明市人均年收入持續增加,2015年為5,538美元,比2010年增長逾7成。收入增長強勁也令市民對衞生、教育、交通、環境、公共行政的需求和期望提升,這自然對政府造成很大的壓力;但由於城市管理未全面使用資訊科技,政府在規劃和預測城市需要時,成效差強人意——對政府有高期望是許多已發展地方共有的現象,對策是增加施政透明度,直接回應訴求。

 

智慧城市外銷 星韓早着先鞭

 

透過開放數據,以及把民生關注的項目如交通、住屋、就業等情況不斷更新公布,一如美國洛杉磯的「市長儀錶板」,以及今年底香港行將推出的城市儀錶板(city dashboard),讓市民監察政府表現,也有助改善官民關係。

 

你看,香港在協助東盟國家發展智慧城市方面不是極具實力嗎?不過,目前歐美之外,新加坡、南韓等已早着先鞭,例如新加坡於去年牽頭成立了「東盟智慧城市網絡」(ASCN),招攬了區內如緬甸、老撾、越南等國的26個城市作試點;南韓也致力向中東、南亞及南美洲國家推廣,並聲稱已和印度有達100個智慧城市發展計劃;台灣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雖然有所不及,但觀乎今次會議中,台北、高雄等的分享,他們也是甚具潛力把智慧城市經驗外銷的地方。

 

比起他們,香港政府於20多年前已經引入先進的資訊科技——地理資訊系統作分析決策之用,早於不少亞太區城市;去年地政總署更率先把多個政府部門的數據集連結,空間數據基建已具雛形;智慧城市項目如智能燈柱亦蓄勢待發;加上金融方面多番舉措,如以應用編程介面(API)開放更多數據、發出虛擬銀行牌照等,正正顯示香港在協助東盟國家及周邊城市發展智慧城市方面,深具實力。

 

如果香港政府能加快腳步,盡速完善自己的空間數據基建,肯定對我們輸出先進經驗,更大為有利。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2019年5月17日


原圖:大公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
好喎
2
支持
1
無意見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