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香港媒體報道一位青年辭去銀行工作,賣生態茶,盼助農民脫貧。這位香港青年深入福建,尋找願意建立生態茶園的茶農,同時藉着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在江門創業,透過網店開展生意,他看中的是成本低、市場大、物流佳,創業至今已有兩年,生意也帶回香港。
這是鼓勵青年朋友的現實例子。一、他將理想與事業結合,以賣生態茶做事業,同時幫助茶農脫貧。國家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他的貢獻。二、他運用「互聯網+」開展生意,自設品牌,在網店上銷售傳統農產品——茶葉,現也成顧問。三、善用大灣區內優勢,香港品牌和信譽優勢,江門創業成本低和貼近市場等優勢,實現創業夢。筆者喜見身邊有青年朋友也正摩拳擦掌準備開展「茶+文創」的創業之路。
中國鄉村仍是以小農經濟為主導,農民用心種植了很多優質農特產,但缺乏規模效應和行銷渠道,農民收入一直處於低水平,這是脫貧之路的難點。香港青年展示了用市場營銷方式結合「互聯網+」,把農特產賣出去,從而提高農民收入。
民以食為天,無論經濟如何發展,關於「食」的行業永續存在,農業領域的人才將愈來愈吃香。2019年1月1日實行的新《土地承包法》帶動了農業發展新趨勢,通過土地流轉,有助吸引更多農業領域和市場領域的專業人才投入農業生產。
共青團看到這個農業發展新趨勢。2019年3月27日,由共青團中央制定的《關於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青年建功行動的意見》,目的是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青年工作隊伍,為加速農村發展提供新鮮血液。2022年前,將組織大中專學生在暑期志願到農鄉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此舉有助於讓更多學生接觸和認識農村,建立鄉情;還透過舉辦各種政策宣講、資源對接、集中培訓、創業比賽等措施鼓勵青年到農村創業就業;建設一批農村青年創業就業基地,構建多元化、科學化、系統化的農村青年創業致富人才培養體系。
上述例子彰顯了香港的青年對農業發展有創意和積極性,對農民有情感。筆者建議共青團相關措施能讓香港青年參與其中,讓有意願的香港青年也可成為帶領祖國農民致富的帶頭人。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9年5月10日
原圖:新華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