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香港醫療發展杜蟲
為香港醫療發展杜蟲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即使在香港,我到今天依然深信醫者父母心,並相信大部分公立醫院醫生仍抱持濟世為懷之志,盡心盡力服務很多基層市民——然而,這並不代表醫療業界沒有保護主義:畢竟醫生也是人,人性如此,實不足怪,且一般人亦可理解。可以說,正因許多醫療界前輩為求維護自己那一代的利益,結果做死這一代。

 

醫生都是聰明人,但始終也是人,亦總有一天會變成病人。或許因為工作壓力大,加上政局紛亂又人人有hidden agenda之下,醫生們對當下局面之斷症,並不在上一代醫生的保守與保護主義,更因為公院流失人手太嚴重,令醫管局順勢成了主攻目標。

 

平心而論,醫管局的做事手法與政策縱有很大改善空間,在自由市場下,也總敵不過私營醫療體系那種魔力——核心問題,當然是為什麼庫房充裕,卻未能及早培訓更多本地醫生,以至為什麼本港「人口對醫生比率」長期維持在低水平;還有為什麼明明有所浸會醫院,但香港至今仍舊只得兩間醫學院。

 

現時不少醫生的目光,均聚焦「放寬海外專科醫生免實習可全面執業」這點,又不斷說放寬要求會令醫療質素下降——只是本港醫療水平就算再高也好,若不夠醫生的話,犯錯風險自會上升。何況要病人等那麼久,醫生又不夠休息,試問可高質到哪裡去了?

 

與其不斷強調引入海外醫生會降低本港醫療水平,不如關注醫生從哪裡來——事實上,公院醫生有很多會被派到海外醫院長駐一段日子,藉以交流學習:若本地醫生也認同,他們需要遠赴別國向這些優秀醫院學習,那麼從這些地方來的海外醫生,又為甚麼要不認同和貶低他們?如果真是如斯抗拒,醫管局索性取消所有海外交流計劃好了。

 

更令人擔心的是醫生可能誤判了大力抗拒放寬海外醫生免實習此着,將引發長期迴響:民建聯由於是民建聯,所以其「海外醫生免試」的建議,基本上飽受批評,不值一提;但連民主黨黃碧雲也倡議海外醫生可免試執業,便可感受到後續政治攻勢將愈來愈大。

 

在政治世界,力抗原方案而結果「捉蟲」的例子,屢見不鮮。像當年梁家騮醫生尚是議員之時,便以一人之力拉布拉倒醫委會改革,獲當時圍堵立法會一眾醫生力撐。殊不知,林鄭上場不到九個月,醫委會改革方案順利通過,而且新方案較原來更辣:病人組織代表不再委任而改由選舉產生,跟醫療業界的既得利益者之對抗性便自然更大。除此以外,當年曾蔭權遭否決的首個政改方案,較後來通過的第二個方案,民主成分更高;放眼將來,他日出現的基本法23條本地法案,相信必然比起當年葉劉推銷的要辣得多。

 

臨床經驗等於病人安全?

 

又如今次病人組織三名代表之一的林志釉,那怕投票選他出來的一眾病人組織之共識,乃齊齊支持方案一;但林志釉在不到24小時內,赫然提出方案六,最終恐怕也是「捉蟲」:最離譜自是他的「病人組織不重視病人安全」歪論,而更大問題是林志釉並沒有解釋,為何他的方案六加入了短短三個月的臨床實習,就等同保障了病人安全。

 

林志釉一意孤行提出「三個月臨床經驗要求」的客觀政治後果,是引進了「臨床經驗等於病人安全」這slippery slope:一旦有人認為三個月實習時間太短而令病人不安全,便間接造就醫學會方案五中的「一年半臨床實習要求」,可以被描繪成一個「更安全」的水平,卻沒解釋為何本地醫科生在獲得醫學位後,只須實習一年便可申請正式註冊,反而已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海外醫生,則被醫學會要求,即使通過考試後,仍須臨床實習一年半。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9年5月6日

 

原圖:文匯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支持
1
好正
1
無意見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