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新加坡傳出可能提前在2019年舉行大選。事由新加坡總理在11月的人民行動黨大會上表示這可能是下一屆大選前的最後一次黨大會。若按原定的大選年應是在2020年,即2019年還有一次黨大會。關注新加坡發展和選舉的人士按理推斷都認為李顯龍暗示會提早一年舉行大選。
有輿論指人民行動黨作為新加坡的執政黨之所以有意提前舉行大選,因為2019年是新加坡開埠200周年,政府將大事慶祝,也藉此為選舉造勢。這種說法讓人覺得人民行動黨缺乏對自己執政成績的信心,所以要靠外在沖喜。筆者認為這種判斷要麼是過於淺直,要麼是別有用心之說。
提前大選與否的判斷點應該是評估整體社會綜合因素對執政黨是否民心所向、大勢所趨。新加坡人民行動黨領導層的更新換代已於2018年11月完成,政府的職位調整也在2019年5月1日生效,即是說人民行動黨已做好執政團隊接班的準備。新加坡人民如何看待新的團隊呢?認受度如何?新的團隊可以在短期取得人民的信任和信心嗎?
外界批評人民行動黨透過掌控決定大選的日期和選區劃分制度的權力,確保在選舉長期獲勝。「集選區」制度是新加坡特色的選區劃分制度,角逐集選區議席的選舉名單,至少其中一人是來自新加坡馬來裔、印度裔或其他少數族裔,以保證國會裏有少數族裔的代表和聲音,然而「集選區」卻被指是阻礙反對黨的制度設計。可是,在2011年的大選結果,人民行動黨就輸掉一個「集選區」。
考驗更新換代的認同度
人民的信任和信心是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的關鍵。翻查新加坡由1968年至2015年的投票紀錄,人民行動黨的得票率均在60%以上,最高是86.70%,最低是60.10%,歷年平均是69.56%,2015年的得票率是69.86%。
換言之,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人民有很高的支持度。新一屆大選的得票率將是新加坡人民對人民行動黨更新換代的認同度的重要衡量標準。
人民行動黨必然會有科學性的調研以考量大選日期。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9年5月3日
原圖:文匯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