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李慧琼
不少港人喜歡吃魚生刺身,近日消委會發表調查報告指出,在去年12月至今年2月進行的調查發現,有10個刺身樣本的水銀化合物含量超出法例標準,而有樣本更發現有寄生蟲線蟲、蟲卵,不少市民表示擔憂。
是次報告,消委會有兩項主要發現:(一) 在50款刺身當中,有19個吞拿魚樣本驗出有水銀化合物甲基汞,當中10個樣本超出法例規定每公斤0.5毫克水平,最高的有1.48毫克,超標近兩倍;(二) 在太古「元氣壽司」的吞拿魚刺身樣本,以及荃灣「魚尚」的三文魚刺身樣本驗出有線蟲,其中「元氣壽司」的吞拿魚刺身更驗出有蟲卵。
消委會指出,如果食用有線蟲的刺身,可能會腹痛、噁心或嘔吐等,亦有機會感染弧菌、沙門氏菌、甲型肝炎病毒等。另外,水銀化合物可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尤其影響發育中的腦部,故此孕婦、計劃懷孕的婦女和幼童應特別留意。
所謂「病從口入」,食物安全是香港市民其中一樣最關心的事。一直以來,雖然香港的食物安全情況較佳,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筆者認為,特區政府須繼續努力推動食物安全中心做好市民在食物安全上的第一道防線,並參考包括消委會等機構的做法,增加透明度,讓廣大市民掌握更多資訊。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9年4月18日
原圖:文匯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