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觸到一些歷史資料,回望中國早於1960 年代研發武器的過程。中國於1960年代初全力研發原子彈,然而在研發過程中發生了一些波折。當年中國的盟友蘇聯撤走了他們的駐中國科研專家,令國家只能依靠內地的研究員繼續研發原子彈。當時國家政策明確指出,必須自身擁有強力武器作後盾,以達到保家衛國任務,所以希望能成功研發原子彈這類武器。縱使不打算使用這類大殺傷力武器,但國際形勢兇險多變,若發生萬料不到的場面時,國家應擁有相應武力應付各種情况及防衛,同時令中國能於國際社會中可以獨立自主而不受別國的肆意影響 (據說蘇聯當年正是對中國指手劃腳,中國拒絕聽令於人,蘇聯一怒之下撤走研究員)。因此研發計劃是當時一個重中之重的項目,即使蘇聯撤走一批研究專家,中國仍堅持自行繼續研發工作,最後更成功試爆原子彈,中國在獨立自主的道路上邁進一大步。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於聯合國恢復其合法席位。
筆者認為,獨立自主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在確保主權不受別國影響的基礎下,才能按國情需要,繼續推行經濟發展與改革。後來中國在獨立自主基礎上發展經濟,現時國家正希望在帶動經濟方面能逐步減少依賴其他國家,例如近年內地希望盡量透過國內消費帶動整個國家經濟增長,以減少對出口的依賴;科技方面,則全力增加更多自主研發的項目。
香港與國家唇齒相依
有不少人會問:現時國家於各個層面的發展對香港有什麼影響?部分港人認為,國家發展與自身看來並無切身直接關係,但事實並非如此,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已經環環相扣、息息相關。試想像一旦內地經濟不穩定或突然發生政治動盪,香港必然會遭受大程度的影響。因此國家能保持穩定基礎,經濟同政治層面都能穩健地發展,這種情况與香港社會安定是唇齒相依的。
假如內地出現經濟與政治不穩,便會對香港造成非常大的打擊。舉一個較極端例子,早年中東曾出現茉莉花革命,政局動盪,周邊地區亦難以獨善其身。倘若內地出現類似茉莉花革命式的動盪,香港經濟亦隨時出現骨牌效應。國家能獨立自主,不受外部勢力煽動影響,政治經濟穩定,尤其重要。
回說今天香港。香港應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透過積極參與國家發展過程中,香港可以爭取到自身發展經濟的機會。筆者承認,市民仍然對大灣區發展的細節認知未深,仍需加大力度宣傳,特區政府可以嘗試從個別行業着手,就推動行業發展增加港人認知。例如筆者是執業律師,業界對中小型律師行到大灣區拓展業務特別關注。又例如筆者接觸保險業界從業員,特別關注大灣區內推動香港保險產品銷售的落實。各行各業開始關注自身發展,認知便隨之而來。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9年4月10日
原圖: 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