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公院「夠數」方續牌 紓醫生荒
服務公院「夠數」方續牌 紓醫生荒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上月有榮休社會學教授詳細分析本港「公私營醫療失衡」的歷史因由,又估計自願醫保計劃能分流病人到私院的作用有限,認為9成以上需住院病人將繼續到公院診治。

 

醫生轉投私營 公院醫療添壓

 

其結論提出之答案,其一是提升基層醫療水平,認為政府新近成立的「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雖方向正確,但距離能預防勝於治療仍遠;其二是改善醫療劵實際運作,建議補貼使用醫療劵的長者驗身,並多作宣傳和鼓勵更多醫療人員接受醫療劵。

 

以上建議當然不錯,但對「公私營醫療失衡」卻未必有很大幫助,只能減輕本港整體醫療負擔,無助紓緩大量公帑培訓出來的醫生不平衡地傾向私營體系:全港55%醫生服務約佔10%醫療需求的私營市場,而只有45%醫生服務在公院那90%。

 

據立法會去年11月資料顯示,2013/14至2017/18年期間,醫管局每年約欠300名醫生。可是單在2017年,就有314名全職醫生離開醫管局!當中8成乃「落手落腳」的駐院醫生和高級/副顧問醫生,直接影響公立醫院服務。且離職率會由6%持續上升,進一步增加公院壓力。

 

從解困角度分析,政府目前應對公私營醫療失衡已經是同時由兩大方向入手:需求控制方面,分流病人到私營體系,主力靠醫療劵和自願醫保,但如上所述,收效甚微;供應管理方面,則是引入外來醫生以減輕公共醫療負擔,像本月醫委會剛討論的「海外專科醫生通過執業試可豁免實習」建議。

 

可惜新招尚未開始討論,便有不少人大潑冷水,認為在未改善公立醫院的工作環境前,外來醫生很快就受不了要離開,又以陰謀論估計海外專科醫生志在「食大茶飯」,故只於私家醫院服務富人,而幫不了公營醫療系統云云--此說之是非真假實不重要,重點是背後反映的排外情緒,以及各派系如何或明或暗地施壓,而最終此建議亦一如預期被醫委會否決。

 

要解公共醫療系統之困,必須從供需兩面大膽思考跟以上截然不同之方向。例如需求控制上,本欄曾提出香港可協助提高大灣區醫療水平,讓移居內地港人不用事無大小回港求診,令醫療需求「留」在內地。(見本欄2月27日《增開支還須有地‧借力大灣區紓港困》文)今天則從供應管理入手。

 

「落地」基層 減海外醫生需求

 

令私家醫生回到公共醫療系統的一個非常手段,是改變醫生續牌的條件:除每年交的行政費,還規定所有醫生必須在公共醫療系統內工作至少一定時數(故公院醫生一定「夠數」),從而讓每位在香港執業的醫生,不論私家或公家,均有機會服務普羅大眾。這個乍聽似乎將引發全港所有私家醫生強烈反彈的建議,附有3個關鍵要點:

 

(1)私家醫生可自由選擇想加入的公院部門,且根據公院醫生按比例時薪收費;

 

(2)公院部門主管有權拒絕任何申請,避免因接收私家醫生而反過來出現管理問題;

 

(3)任何醫生若無公院收留,會被安排到18區基層醫療健康辦或地區診所幫忙。

 

盡管目前醫管局有外聘小量本地私家醫生到公院兼職,但往往只能吸引那些生意不太忙的醫生幫手,未能發揮顯著緩解作用。可以想像,不論是忙得不可開交或是想生活節奏放慢點的私家醫生,也不會抽時間回公院賺外快,遑論那些賺得盤滿砵滿的「月球」醫生(「球」乃港幣100萬元之俗稱,「月球」即一個月賺100萬)。

 

值得深思的是,私家醫生對必須到公共醫療系統工作一定時數,也不一定全面反彈,原因有三:

 

第一,若愈多本地私家醫生幫忙公立醫院,而又能向政府和輿論展現出公營醫療體系壓力因此而明顯下降,對外來醫生的需求便自然相對減少--故此在長期排外的心態之下,部分私家醫生也許願意「同抗外敵」;

 

第二,對那些賺得盤滿砵滿的醫生來說,「落地」服務基層,無論對自己或對外界,也可達致某種平衡:證明自己並非只為求財,而尚有濟世為懷之心;

 

第三,對生意不上不落的那一群,走入公院或地區服務,往往能擴大客源,間接打造家庭醫生網絡,利己利人。

 

但那些行將退休而無心戀戰的街坊醫生及部分明星醫生,肯定極力反對建議--不想受氣,也受不了氣--那也不打緊,反正公院忙得很,部門主管根本沒餘暇照顧這群「性格巨星」,故上述要點(2)訂明部門主管可拒絕任何申請。

 

每人每月7小時 何樂而不為?

 

一旦出現「無醫院收留」,這批私家醫生便會被安排到18區的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或各地區診所--那些「老油條」固然可幫忙量血壓和作簡單診斷,並可跟市民詳解驗身報告,分擔護士們的壓力--由於大幅增加了基層醫療體系人手,故此在「量」方面有改善;至於一眾明星醫生們,自然被迫變得親民,提升醫德之餘,更立即提升了全港基層醫療體系水平,所以是「質」的提升,同時令公私營醫療系統更趨平衡!

 

那麼,實際上需要私家醫生們到公院工作多少時間?以上述公營醫療系統約欠300名醫生及全港約8,000名私家醫生為計算基礎,每人每個月只需到公營系統工作7個小時,即一個月付出一天,已足以讓所有公立醫院醫生可以準時放工並能放年假了,何樂而不為?

 

技術細節方面,公院個別專科或會不夠私家醫生幫手,這些部門就惟有引進外來醫生,始能緩解壓力了。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2019年4月8日



原圖: RT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
超無奈
1
幾正
1
無意見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