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生的一些事件,令社會對香港「言論自由」現狀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討論,有聲音說香港「言論自由」的空間愈來愈小,愈來愈沒有民主。但筆者認為,空間大或小、標準鬆或緊,需有對比才能更客觀。相信從過去香港和今日香港的對比,從香港與普遍認為民主自由的台灣和日本的對比,可以得到答案。
說起「言論自由」,就不得不提「六七暴動」期間,就讀某名校的青年學生,僅因在校內派發自己製作的反港英政府的所謂「煽動傳單」,就被港英政府以緊急法例檢控拘捕,隨後判監兩年;對比今日學生在校內校外的政治行動,到底孰輕孰重,政府的處理手法孰鬆孰緊?大家心中有數。
台灣和日本之例子
近期,台籍港區政協委員凌友詩,僅僅因為在政協會議中發言期待兩岸統一,就引起台灣當局勃然震怒。台灣內政部批評凌友詩擔任政協委員,是違反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且政協是具有極高影響力的政治機關,凌友詩發表的配合中共統戰言論,「極其不當」,決定對其處以最高額50萬元罰款。
第二位被修理的台灣人是引發兩岸「韓流」的高雄市長韓國瑜,他在「大陸行」中雖然十分賣力達成超過50億新台幣貿易的豐碩成果,單「賣東西」一項,在香港、澳門、深圳、廈門先後簽下了高達24.7億元新台幣、7.3億元新台幣、2億元人民幣和3000萬美元的巨額訂單,卻在台灣島內遭到民進黨上下一致討伐,被冠以「投降」、「賣台」和「犧牲台灣利益」等名號。
蔡英文更是指摘韓國瑜「有欠思考」,揚言「要研究有什麼法規可以管」;陸委會「勒令」高雄市政府返台後限期提交報告,可能還要「加強說明」。韓國瑜不過是表態堅持「九二共識」,並在此基礎上開展與港澳及大陸城市交流,在香港期間去中聯辦吃一餐午飯,就被誣衊為「出賣台灣」。
無論是凌友詩,還是韓國瑜,台灣用如此「言論自由」標準對待他們,着實令人膽戰心驚。但是我們至今未見香港的泛民聲援二人,為他們捍衞言論自由。
另一例是郭紹傑和嚴敏華。二人去年底在日本東京靖國神社外,焚燒寫有二戰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的道具神主牌,被日本當局逮捕並控以「非法進入他人建築物罪」。郭、嚴二人由去年底至今一直被扣押,不得保釋;案發時,郭紹傑並無「侵入」靖國神社內部而是站外門外,嚴敏華更只是負責拍攝,就已經被控以「非法進入他人建築物罪」。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香港一幕,就是剛剛發生在民陣和民主派發起的遊行期間。有示威人士焚燒特首林鄭月娥的肖像,同時把饅頭投向政總門外的國徽,導致現場秩序混亂。民陣召集人岑子傑卻堅持說,此等行為是「常見示威行動」,報警是「引起參與者恐慌」,警方的出現是挑起示威者情緒「而產生衝突」。
原來在這班反對派眼中,縱火和投擲物品不會引起恐慌,反而警方調停是恐慌根源。且不說反對派顛倒是非黑白的功夫令人大開眼界,在後續的報道中,均沒有發現幾位焚燒林鄭月娥肖像的示威者面對如郭紹傑和嚴敏華一樣被逮捕、囚禁及檢控。對比日本處理郭紹傑和嚴敏華的做法,又是孰輕孰重,孰鬆孰緊?
所以,香港今天的「言論自由」比港英年代好,也比今天的台灣好,而示威集會自由更是肯定比日本好。
常言道:「不怕不識貨,最怕貨比貨」,只要客觀比較,我們就知道反對派經常掛在口邊、批評香港的說話有沒有道理。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9年4月6日
原圖:文匯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