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於公共衞生醫療的進步,以及預防疫苗的高成效,世衞早已規劃於明年根除麻疹,但只需接種兩劑疫苗便能控制的麻疹,卻「舊病復發」,無論是「小爆發」還是「大流行」,其背後因由均與人為因素有關,令古老的疾病,面對全新的挑戰。
部分國家疫苗接種率低
對麻疹的介紹最早見於十世紀的波斯文獻,至今已逾一千年,但「舊病」不瘉,新症不絕,加上未曾研發出根治藥物,令麻疹在全球擴散,各國的公衞防疫單位,都只能被動防治而未能主動根治,約百分之五至十的人需要承受可能會產生中耳炎、腦膜炎及肺炎等併發症的健康風險。
猶幸,麻疹並非嚴重疫症,加上九成八人對麻疹有抗體,相關嚴重併發症造成的死亡率,只約百分之零點一至零點三。
二○○○年,美國率先宣布「已經消滅麻疹」,但只高興了十多年,便於一四年「破功」,通報病例已反彈至本世紀的最高值,之後繼續飆升。在過去一年多,先後兩度宣布因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而進入緊急狀態。
至於歐盟,通報的麻疹病例在一六年時只有約五千二百宗、一七年近二點四萬,到一八年逾六點五萬宗,「三級跳」到幾近失控, 也打亂了世衞於二○二○年在歐洲根除麻疹的戰略部署。在香港,亦由麻疹「零風險」,變為個案總數、外地傳入宗數均為四年最高,本地個案亦是三年新高。病情擴散所形成的漣漪效應,席捲全球。
麻疹疫情瞬間逆轉,連疫苗涵蓋率向來很高的發達地區都未能倖免,背後因由眾多,沒有單一的理據,但都與人為因素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關連。
第一,從本土感染轉向外地傳入,主因是部分國家或地區的疫苗接種率低、公衞防護機制差,隨着國際人流通暢,港口防疫的中門大開,特別是多達三十八萬名可深入社區的外傭,只要能入境,防疫便「不設防」,因而不能再倚靠航空公司把關或遊客自律。
傳染度高 入境「不設防」
第二,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的唯一方法,接種一劑MMR(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會有九成五的保護力,接種兩劑更有長效保護力,但每百人中仍有數人有機會染病,亦可能因接種年代久遠,保護力消退。倘若市民不願或接種不足,防疫工作亦會失效。
第三,麻疹病毒傳染度高,更可在空氣或物體表面存活長達兩小時,故此在機場各地、無論是否在同一機艙內,一樣可以「中招」。一八年,美國破紀錄地有多達八十一個航班,發現載有麻疹病患者,遠較一七年和一六年的十五航班和十航班為高。病毒得以「搭乘」飛機穿梭各地「播毒」,航空業界和醫療界應加強合作,堵截病毒散播。
第四,世衞早已警告麻疹反撲,但當局並未做好準備,令疫苗和防疫設施不足、公民教育不夠和控管不力,失職地任由病毒在社區流傳擴散。
政治考量、預算限制、諸多似是而非的偽科學報道以及反疫苗主義迷思,誘使民眾對疫苗缺乏信心,間接導致應接種而未接種疫苗的幼兒成為防疫缺口。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9年4月2日
原圖:新華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