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岔式推演新聞報「導」
分岔式推演新聞報「導」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友人說,科幻劇Black Mirror的預言力量很厲害,其成名作(第一季第一集)的關鍵橋段是,英國民意最終同意政府應按綁匪要求,電視直播首相跟一頭母豬交合;朋友認為,文翠珊過去兩星期的羞辱,感覺上與看那一集時差不多。我笑着說:「朋友,你真是重口味。」

 

然後,他突然想起上星期五來港提出「白馬王子比喻」的高雄市市長韓國瑜,出發離開台灣前才剛在電視專訪時說了「台獨比梅毒還可怕」這金句—百貨中百客,這邊說梅毒,那邊說童話,充滿計算。

 

Black Mirror前年的第四季有點後勁不繼,然而,去年年底推出的互動電影Bandersnatch又總算再次切中時弊。故事「大橋」是觀眾可以代主角選擇怎樣決定,基本上是中坑讀者應該尚記得當年由博益╱小太陽出版的「自我歷險叢書」之Netflix版本。

 

提升傳媒人推演技巧

 

不過,今次的嘗試,相信內容和橋段尚屬次要,而重點旨在叫觀眾思考,我們在人生每個分岔口所作的決定,其實有沒有意義?還是人類往往受自己限制,結果總是殊途同歸?抑或甚至沒有更好,而只有「差」或「更差」兩種選項?

 

以上最後一條問題,當然會觸動不少人的心情和神經。「無得揀」或「點揀都死」的無奈於香港之具體展現,就是近年中產家庭移居外地的人數上升——可是Black Mirror卻弱弱的警醒一問:你以為你真的有選擇嗎?

 

分岔式推演故事,亦已經廣泛應用在新聞報導——這裏用上報「導」而不是報「道」,是因為分岔式的製作新聞手法,絕不可能是單純的故事鋪陳,而必須包含各種導向性推演。

 

例如過去3星期,大家已經看到很多「分岔式箭嘴」出現在脫歐新聞的內容當中:假如文翠珊方案獲通過或被否決會怎樣?如果國會贊成或否決硬脫歐的話又將如何?若然歐盟支持或反對英國延遲脫歐的話,可以有什麼事情發生?

 

由於分岔式推演新聞的走向,乃是在事情尚未發生以前,已預早寫好相關報導,所以有很多傳媒學者對此深表憂慮。像美國特別檢察官米勒剛剛完成的「通俄門」調查,即使在報告交予司法部長之前,據報各路傳媒早推演出三種不同情況,預先寫好三類報導:A、報告全面公開;B、報告全面保密;C、報告經節錄(redacted)再公開;然後新聞故事和一眾時事評論員根據A、B、C 3個情景作推演,估計特朗普、共和黨、民主黨的反應,分析報告以哪種情況公開對誰較有利,以至對2020年的選情有何影響。

 

儘管愈來愈多人擔心「分岔式推演」對傳媒的影響(尤其今日假新聞當道),但相信這種報導和分析手法,短期內不會逆轉。

 

是故,與其批評或慨嘆,更積極的做法也許是提升專業傳媒人的推演技巧,包括善用數據、模型和案例,特別是跟法律相關的新聞,藉以抗衡各種陰謀論和隨口噏危言聳聽。

 

哪怕受眾不論如何選擇,前路還是殊途同歸黑暗,可是過程中總要有人燃起火把,然後望其他人能看清一點、看遠一點。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9年3月26日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幾正
0
心心眼
0
無意見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