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菁英會社會民生研究會主席 梁秉堅
普選是一個民主政制的表現,現時泛民傾向否決根據人大常委會剛剛決定的普選框架,並認為是一個不合乎國際標準的選舉方案,故此表示會在8月發動「佔領中環」。究竟「佔領中環」後又如何呢?違法的行為過後誰會有所得益呢? 「國際標準」簡單套用在香港就可行嗎?
是次政改誘發了巿民對政制的認識和討論。巿民通過「民間公投」或大聯盟發動的簽名運動和8月17日上街各自表態,民間形成了史無前例的鮮明的政治立場。在六十年代,港英政府對港的殖民統治權力主要集中在英人手上,政治制度封閉。在七十年代,政府才設立三層諮詢架構(民政區委員會、分區委員會、互委會),以地區加強控制。到八十年代,才出現代議政制,1991年才出現立法局直選。現時永久居民登記成為選民後可參與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投票,而立法會更可以有1人投2票的機會,是過往政制發展循序漸進的良好成果。而在未有1人2票前,民主黨更有與中聯辦聯繫,為政制發展行出一步。
中環是香港的其中一個中心地帶,集中了不少企業的辦公地點。今天的「佔領中環」,泛民在搞預演、動員會、衝擊政改相關的座談會,高舉公民抗命的旗幟,表明要以違法行為、影響「中環」的日常運作作為談判的籌碼,與當年平心靜氣的討論有莫大的分別。筆者不但看不到這個違法的「佔中」動員會令香港政改有什麼改變,而且認為是次行為破壞了談判的關係,對日後的討論百害而無一利。再者,是不是所有人都認同佔中呢?泛民是不是騎劫「中環」作為政治工具呢?
普選是香港人期望得到的,筆者認為必需要循序漸進,依法進行。在8月份,不少泛民的政客們都已公開表明支持佔中的立場,同時出現了「假普選」的概念,某政黨的街板更將內地奶粉與「假普選」混為一談,這是理性和成熟的政治宣傳嗎?不是泛民所提出的普選方法就是假普選?
筆者認為社會必需向前走,一人一票選特首,原地踏步對誰也沒得益,得益的只有「佔中政客」。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2014年9月4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