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綠簿旅友》(Green Book)說的是美國六十年代種族歧視問題,當中有一段戲很觸動我:白人司機載着天才橫溢的黑人鋼琴家到美國南部巡迴演出,其間受盡歧視,司機疑惑地問:明知如此,留在有人欣賞的紐約好了,幹麼偏要跑到不歡迎黑人的地方演奏?這不是自取其辱嗎?
鋼琴家的拍檔說:「要改變人心,天才是不夠的,還需要勇氣。」
忽然覺得,這句話很適合今日香港。我們天才夠多了,欠的,就是有勇氣的人。
這些年,港大、中大、教大、理大、城大、浸大、嶺南……甚至部份中學及專上學院,都曾發生辱人、圍堵、禁錮、批鬥、衝擊、鼓吹港獨等行為,數不清幾多次了,因為已多到大家記不下。
能記得的,是夠膽站出來扛起教育責任的人,因為數目實在太少,五隻手指數得完: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港專校長陳卓禧、嶺大校董何君堯、理大暫任校長陳正豪、理大校董劉炳章等。
學生有錯,老師責罰,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今天的歪理卻把行使校規說成「白色恐怖」、「極刑」、「政治打壓」、「寒蟬效應」……要頂着這些被亂扣的帽子,向暴民說不,向歪理說不,需要過人的勇氣,我們稱之為大勇。
蘇東坡在《留侯論》如此評價漢高祖劉邦的第一謀士張良:「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在驚濤駭浪下仍能穩守原則、站穩陣腳,不慌不怒,是為大勇。
最近理大學生因禁錮及辱罵師長被校方懲處,反對派群起反噬,理大暫任校長陳正豪堅持「校方要維持校園綱紀,必須嚴肅處理違反校規的同學」,理大校董更直言「學生行為有如黑社會」。在狼群面前,依然無所畏懼,教育界欠的、香港缺的,就是此等大勇之士。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 2019年3月7日
圖片來源:文匯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