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顧敏康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了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個重要意義,令人鼓舞。
香港作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其地位得到《綱要》的進一步確認,其發揮的作用更加明確,那就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設大灣區開放課程聯盟
《綱要》尤其指出要「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的作用,鼓勵三地高校探索開展相互承認特定課程學分、實施更靈活的交換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轉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支持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引進世界知名大學和特色學院,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筆者想聚焦這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毫無疑問,在倡議粵港澳高校聯盟或合作方面,香港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香港擁有世界級的優質大學,有五家排行全球100名內的公立大學。
具體而言,在香港的八家公立大學中,三所在2019年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學排名躋身全球前50位和2018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前十位;三所新晉大學亦躋身2018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年輕大學前20位。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大學於《金融時報》全球EMBA課程榜包辦冠亞位置;香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於2017年連續第八年獲《經濟學人》評為亞洲之冠;而香港大學牙醫學院連續三度獲QS評為全球第一牙醫學府。
因此,香港的大學應該在建設大灣區優質高等教育中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為此目標,筆者建議香港和內地加強溝通和磋商,在三大方面展開合作:第一是強化大灣區高校在線開發課程聯盟;第二是在內地開辦香港的大學分校;第三是香港高校應制定新政策、為教師去大灣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便利。
第一,在線開放課程合作
比較容易的高等教育合作就是在線開放課程合作。2018年11月24日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由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深圳大學11所內地高校聯合發起成立;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等11所港澳高校也加入聯盟,將來還會繼續擴大。
毫無疑問,在線開放課程正在引領一場教育變革,因為這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令大灣區高校學生可以不出校門而選修校外的優質課程,其核心就是通過學分互認而解決學分制的問題。但這相對容易,且未體現出粵港澳大灣區的特色。道理很簡單,在線開放課程合作因為沒有地域限制而不必局限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校。儘管如此,在線開放課程合作的前提必須把好質量與標準關,而且要解決內地與香港學分制度的差異。
第二,大灣區香港分校
香港高校到大灣區開辦分校應該成為趨勢。中科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葉嘉安表示,香港高校由於過去不能在內地獨立辦學,為此目前除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外,香港高校在內地多以合作建設校區或設立研究院模式在大灣區發展。如果允許香港高校在大灣區辦分校,重點招收內地優秀的研究生或博士生,不但可以解決校舍問題,而且對粵港澳三地科研學術水平都有提升。
據網上查詢得知,浸會大學十多年前便已和北京師範大學於珠海開辦「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成為首間兩地合辦大學。中文大學於2009年開始研究在深圳設立校舍,並於2011年決定和深圳大學合辦香港中大深圳分校。同樣在2009年,香港大學亦訂立了「向北」發展的目標,包括在深圳東湖醫院設立牙科中心及教學醫院作實習用途、和深圳大學醫學院合作開設私家醫院、在深圳開設虛擬大學城,以及設立港大分校等。2011年,為加強港大、深圳、珠三角及內地工業的關係,香港大學深圳研究院在深圳市政府支持下正式成立。香港理工大學最近透露計劃在內地設立分校,分校目標是興建教學酒店或教學復康中心,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機會。香港城市大學正在與惠州市政府洽談合作營辦分校,專門取錄研究生。科大計劃在廣州設立分校,目前正與當地市政府磋商。
香港高校在大灣區設立分校,可能需要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制度性問題。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許長青曾表示,港澳在內地開設分校或聯合辦學,審查通過難度極大。相信《綱要》出台可以令兩地政府協商更加有效的解決辦法。
第二是改變觀念問題。目前香港的高校在大灣區設立分校或研究院,採取的模式通常是地方政府主動要求,並出地出錢,而香港高校大有「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感覺。合作應該是互動的,內地政府可以姿態高些,但香港高校也應該更加主動些,尤其應當游說當局允許投資內地分校。
第三是解決質量管理問題。分校學生的質量管理應該與香港高校基本一致,畢業證書是否有區別值得進一步探討。
放寬教師內地兼職限制
第三,鼓勵香港高校教師去大灣區高校兼職香港的大學管理層應改變思維,允許更多的大學教授去大灣區內地高校兼職。香港高校有不少學科具有優勢,高校教師去大灣區高校兼職符合《綱要》所提及的「探索採用法定機構或聘任制等形式,大力引進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參與大灣區的建設和管理。」
高校兼職是一種共贏的局面,既利於幫助內地高校的學科建設,也利於提升香港高校在大灣區的知名度。為此,香港的高校要重新審視「校外教學」或「校外工作」的政策,對大灣區高校「特聘教授」崗位要給予更多政策上的支持。
總之,按照《綱要》精神,打造大灣區高等教育中心絕非空想,而是切實可行。關鍵是轉變觀念,優化制度,鼓勵合作,再加上「一小時生活圈」的交通便利,三地的教育資源使用就會發生質的優化,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和效益。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2019年2月20日
圖片來源:中新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