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網上刷了屏的話題,是看了《流浪地球》沒有?這齣一上畫就20億票房的內地賀歲片,連我唸中學的女兒都心動,她那些回鄉過年的同學在內地看了,極力推介,阿女問:香港幾時有得看?
上網找,不日放映的電影名單中,排到七月都沒有《流浪地球》四個字。朋友傳我這套戲的連結,說上網什麼都有得看。我堅拒,這種戲,要在電影院才感受到磅礴氣勢,躲在家中看盜版,浪費了製作人的心血。
又有朋友說:去深圳看吧,順便吃喝玩半天。這當然可以,但我關心的不是看戲問題,而是更深層次的人心工程。
習主席提出,要說好中國故事。但對着一出生就被洗腦的香港新生代,或者被殖民者奴化了、吃《蘋果》毒吃壞了的老中青,要說中國故事,談何容易。硬銷只會反感,軟銷才能奏效,而軟銷的最佳方法,就是透過消閒的文化藝術,用電視電影說故事最容易入心入肺,所以,香港的文化領域,黃絲向來堅守得緊緊的。
舉個例,2017年內地電影《戰狼2》掀起中國熱,票房狂收60億。該戲7月27日全國上畫,7月28日馬來西亞、新加坡、澳洲、北美等地同步上映,八月是英國及新西蘭,但屬於中國領土的香港,卻要九月才上畫,幾乎是全世界最後一個上映地。
我堅決不上網看盜版,又沒時間到深圳看,於是等到九月一上畫就捧場,結果,找來找去只得幾家戲院放映,場次古怪,一日兩場,一場早上11點,另一場就是晚上10點,黃媒雀躍報道說《戰狼2》香港票房慘淡,隱隱覺得,是排片的人讓它走上敗路。
還有一套話題片《我不是藥神》,去年七月全國首映,一上畫已是票房冠軍,更拿下去年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最佳新導演和最佳原著劇本獎,連全球知名的Netflix都買下全球播放權。但在屬於中國領土的香港,卻排到今年一月才悄悄上畫,場數疏落,宣傳欠奉,票房當然也欠奉。
所以,當大家風風火火地談論《流浪地球》的時候,其實,我們只是在圍爐取暖,現實是,這片子在我們的群組讚嘆完,最後又會是半年後才靜靜上畫、慘淡落幕。一個可以好好地給香港孩子說好中國故事的機會,又白白送走了。
電影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人心工程,我們的西方概念,不一定從書本而來,好多都是荷里活電影賦予的。
以前中國電影不發達沒話說,今時今日,香港的發行商仍是寧買西方爛片,也不買國產好片,這中國故事,如何說出來?如何說下去?
中國領土上看不到中國電影,難怪「港獨」思想滋長得這麼容易這麼快。從前香港有家專門放映藝術片的電影院「影藝」,這些年玄學家李居明租下「新光戲院」四年專演粵劇……為什麼我們就不能買下一、兩家戲院做中國電影專線?其實台灣也有很多有質素的電影,如果我們有一條中國院線,全國同步上演的戲,加上台灣、香港的戲,這裏就是一個說中國故事的平台。
別以事小而不為,不作為,就不會有開始;沒開始,就永遠沒法成功。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2019年2月13日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PingFang HK'; color: #000000} p.p2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Trebuchet MS'; color: #000000; min-height: 14.0px} p.p3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PingFang HK'; color: #000000; min-height: 17.0px} span.s1 {font-kerning: none} span.s2 {font: 12.0px 'Trebuchet MS'; font-kerning: none}
圖片來源:新華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