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的「香港經濟峰會2019」中,特首一再承諾會提供開放數據清單,果然政府在1月初便宣布於「資料一線通」網站(data.gov.hk)向公眾開放650多個新數據集。雖然有人詬病不少大眾關注的資訊仍欠奉,例如運動場地租賃、可供釣魚的水塘位置和牌照等,但這肯定是個好開始。
我認為開放數據要更進一步,以下3項措施應該同時進行:
一、促進民間參與,眾包(crowdsourced)資訊。
在交通意外、火災和疫情等大型事故中,資訊完備隨時關乎生死,好像近日的地鐵縱火,地點剛在閉路電視盲點,幸好有市民的錄像補充。超強颱風山竹肆虐期間,社交媒體瘋傳了眾多圖片和短片,不但見證民間傳遞資訊效率奇高,更有助維護公眾安全。政府資源有限,便應由官、商、民共同參與,共享資訊,一如政府熱線1823歡迎市民上載的相片和短片。
同時,當局也需要一個中央資訊平台(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實時把各項零碎的數據整合,在地圖上標示作全面分析,才能令決策更有效。因此,政府應檢討如何善用民間資訊,使資訊更齊全。
至於目前未有開放但涉及公眾利益的數據,例如公共交通、私營停車場等,香港應考慮透過立法要求所有不涉私隱的公共數據開放,一如美國紐約在2018年12月31日正式實施的「開放數據法」(Open Data Law),要求所有公共數據須在一個平台上公開,便利市民。
二、開放電訊條例,讓匿名流動手機數據能夠共享。
香港人均擁有超過兩部手機,如果能在免除個人私隱資料下,共享匿名的手機數據,到時哪段道路通暢無阻,哪個地鐵站出了事故便可一目了然。
三、預設機讀格式開放,以便運用,發揮數據價值。
現時政府網站普遍所見的excel、pdf等格式,方便一般人瀏覽卻不利程式開發員和初創企業下載使用。故此數據必須以「機讀格式」或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編程介面」)發放,才能為業界所用。
不過,對一般不懂電腦語言或少用手機程式的市民,政府宣布在今年底推出的城市儀表板(city dashboard)更形重要。目前未見詳情,但觀乎美國洛杉磯的「市長儀表板」,不斷更新資訊包括交通意外、巴士準時度、求助熱線回應時間等,讓市民監察政府表現,是個優秀的示範。
建設「未來就緒」的智慧城市,最需要政府、商界和市民群策群力,共同開創未來。我期望新一年政府能夠再加快腳步開放數據,提升施政透明度,促進創意產業發展,把香港建設成為世界級的智慧城市。
本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19年1月21日
圖片來源: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