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戰佔中責任
冰桶挑戰佔中責任

「冰桶挑戰」近期在港掀起一番熱潮,不僅網絡爆紅,還殺入政界,成為互相調侃「找數」的方式。「冰桶挑戰」傳播之廣,點名的方式效果顯著,一人點名挑戰三人,三人再三人,成幾何級數倍增蔓延全球。「冰桶挑戰」有效引起社會對「漸凍人」的關注,給香港肌健協會一星期內帶來170萬元捐款,是過去八年的總和。歸根究底,這個活動成功之處,在於以自身之「苦」,造就別人之「樂」,損己利人,善者所為。事實上,除極少數政商或藝能界名人之外,絕大多數參加者跟「沽名」難以沾上邊。

對照城中另一熱話,同樣以「自傷」手段達到另類目的的佔中行動,發起人表示要無私地為他們認同的「公義」獻身,但其中不少人的言行卻更似為自身的政治前途撈取本錢,他們以激烈的行動和煽動的言詞唆使年輕人加入,完全忘記犯法行為或會為年輕人烙下一生難以磨滅的印記。這些人「犧牲」的「苦」,可以換來自身名聲的「利」。

可恨的是,他們也把自身的意願建築在他人的苦難之上。犯法行徑不但危及一群年輕學生的前途,也實實在在剝奪大量中小企業的利益。中環癱瘓,首當其衝的不會是大企業,一定是小商號,包括零售店、茶餐廳等,以及自僱人士如的士司機,甚至醫生等。一間小型餐廳停業一天,損失動輒數萬元,的士司機停工一天起碼不見近千元,而佔中發起人還說會發動一波又一波的持久抗爭。他們在電視鏡頭前侃侃而談之餘,可有想到他們對這些小本經營還有一份責任。試看地鐵建造工程,若商戶收入受損,亦有機制供申索賠償。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市民不分階級,財產都應受到法律和政府保護,緣何竟可以有人以違法行為損害無辜者利益,然後拍拍手施施然離開,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似的。如此不公不義之事,竟可在一個高度法治的社會發生,香港人是麻木了,還是中了魔咒?

佔中者以美其名曰「公民抗命」的方式相要挾,以香港的經濟民生,以至父輩們一手創造的繁榮成果作為籌碼,迫使香港走向無盡的虛耗,他們為何毋須承擔後果?《基本法》不受用,「國際標準」虛無,佔中無基礎、亦看不到出路。到頭來,莫非真要一桶冰水澆醒那些混沌的佔中人?

原文轉載自《信報》2014年8月29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