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觀塘重建 百利而無一害
收回觀塘重建 百利而無一害

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政府應該視觀塘重建項目為重要契機,要趁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改變思維模式。地產商出價未達政府預設的最低價,這是因為他們只從商業利益出發,別無他想,一心保持高利潤及分享項目完成後的成果。如今政府卻最後取消入場門檻,是屈服於地產商的壓力之下。

撤門檻再招標不符社會利益假如發展商出價達到預設的最低價,政府就沒有辦法不接受,但若然沒有發展商達標,就應趁機,從社會利益角度出發,改由政府或由具相關經驗的法定機構開發項目。

為什麼我說這有關社會利益呢?接下來會慢慢解釋。

因為取消入場門檻,從發展商角度看,所需承受的風險大降,至少不需要承擔意向價與政府底價的差距風險,從而壓低利潤或招致損失。

可納為中央退休金投資項目

不過,社會大眾卻未能受惠,由政府或市建局重建發展,相信公眾會認為更合理及易接受,尤其是中低收入階層,因為私人發展商設有利潤目標,政府則沒有,雖然回報可能會較低,但從回饋社會角度而言,效果可說是更佳,而且該類重建項目的回報,或會比投資其他資產類別高。

更重要的是,假如政府未來設立中央管理的退休基金,讓所有強積金成員與退休人士參與,就可以將這些項目納入其投資組合,提供一個更全面的退休金。

我一直強調,政府需要以有意義和具影響力的方式去滿足市民需求,這正正是一個大好機會,展現政府的領導才能,向市民承諾,不僅只是寬待操制香港市場地產商。其實,觀塘大可朝沙田第一城糅合商業、住宅及大型商場的方向發展,或是借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早年開發的的Village Garden Plaza,都是很好的先例,值得跟隨。

領匯前車可鑑 留意民生影響

不過,假如政府要親自發展,就要從領匯(0823)事件的錯誤中學習,領匯於多年前由房委會分拆及私有化其商業物業及停車場而成,並在港交所上市,導致很多小商戶被逼遷,居民選擇有限,區內物價亦節節上升。

我認為中央管理的退休基金這個想法,可以滿足市民對退休金的各種要求,加上本港也有很多合適的項目,例如灣仔三座政府大樓內的部門陸續遷出之後,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對象,因為可帶來穩定的租金收入,不需要出售給發展商或投資者,只需配合一個合適和具規模的退休金制度,就可以持續投資。

至於近來有關強積金的各種建議,在我看來都不可滿足港人的退休計劃的需要。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4年8月28日

原圖:urec.org.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