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年多就是2020年,在這一年國家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怎樣讓廣大農民享有小康生活?我們可為農民創收做點甚麼?抱着這樣的問題,秉持着「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原則,我們決定往偏遠的貴州鄉村裏跑,實地考察了不同的縣鎮和鄉村,我們看過萬畝茶園和萬畝椒園,與當地人聊天,與業界交流,與領導溝通。
振興農村求發展
總體上的感覺:絕大多數的當地政府領導以民為本,為民着想,主動配合;業界朋友努力尋找合作機會,積極推介自家的產品;當地人樂觀看待農村的發展前景,期望農產銷量更好。振興農村,其中一點是把優質的農產品賣出去。
以浸潤在千年茶鄉裏的城市—貴州省遵義市湄潭區為例,截至2017年湄潭的茶園面積達60萬畝,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對湄潭一帶產茶就有記述,據說湄潭的茶曾是明清貢品,現在以紅茶「遵義紅」和綠茶「湄潭翠芽」最有名,獲得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獎。「遵義紅」是中共十九大會議用茶。
當地政府對茶園的生態環境把控嚴格,為了讓消費者放心飲用,政府和企業不斷為茶園申請國家認證、歐盟認證和雨林認證。我們實地考察茶園,深深被茶園的生態環境所吸引。
只是湄潭茶品牌的知名度還有待向外推廣,當地的農民是老老實實產茶,企業認認真真製茶,然而營銷意識和方法還是有待改善,以至茶葉銷量還有待提高,其茶葉價格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農產品展銷基地
貴州省茶葉等農產品已有好的歷史,好的故事,好的生態,需要的是好的營銷。筆者建議:一,香港可以作為貴州茶葉等農產品的展銷基地,發揮香港「一國兩制」和國際城市的優勢,把貴州茶葉銷往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延線國家等。二,發揮香港品牌的信心優勢,鼓勵更多香港人,設立香港品牌專銷貴州省茶葉等農產品。三,發揮香港人市場運作的經營優勢,協助貴州省茶葉等農產品賣出去。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8年12月28日
圖片來源:新華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