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一代必須放眼內地
香港新一代必須放眼內地

本文作者為中學老師穆家駿。


前幾天筆者在網上看到一則笑話,內容其實是一道內地的數學應用題:媽媽給女兒買一個新文具盒花了6元5角,可以怎樣付錢?請寫出兩種付款方法。看來題目應該是在考小學生如何利用不同的貨幣面額來完成這項交易。不過有趣的是,學生的回答是:支付寶、微信支付。對於我們香港新一代的年輕人而言,這兩種電子支付方式在本港還不是十分普遍,相反在內地已成行成市。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根據通訊軟件的使用,可大概清楚一個人的社交生活圈子。比如本地交流一定是以WhatsApp為主,而如果生活中經常要回內地交流工作,WeChat當然是必不可少的。筆者在英國認識了不少日本同學,和他們交流則會常用Line。上周到中文大學與通識教育的學生們分享的時候,筆者利用了一個以WeChat作為平台的小程式「雨課堂」,這是一個由清華大學開發,內地眾多高校都會採用的教學軟件。本來打算用這個軟件加強與他們在課堂上的互動,甚至派發小紅包,增加搶答氣氛。可惜的是,班上20多位的學生中有微信的不到10位,如果連微信都沒有,更遑論使用微信支付等內地新型付款方式。


認識的深度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的可能性,不抗拒才可能有更深入的認識,若果一開始就關上溝通了解的大門,那部分的青年永遠不可能對國家有更深入的認識。以早前聽取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先生講座中一個簡單的例子作結尾,一位在科技大學就讀航空工程的畢業生,如果眼光只留在香港,他的工作大概只會在赤鱲角機場做飛機維修;但在港珠澳大橋的另一端,珠海則有中國其中一個重要的飛機製造基地,連中國第一架水上飛機AG600鯤龍也是在此試飛,因此香港青年發展的機會則會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8年12月24日

圖片來源:新華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
支持
0
心心眼
0
幾正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