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融入生活 「厭惡設施」新出路
污水處理廠融入生活 「厭惡設施」新出路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一年將盡,看到有些人以甚cliché(陳腔濫調)的方式為香港這陣子的政局作總結,謂「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年代」,我就不禁失笑。


一來,在中美貿易戰陰霾下,未來的日子很可能只會變差,怎會已經是最壞?二來,如此借用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雙城記》也不太切合當下香港了:我們已變得愈來愈封閉,輿論既多了本土主義以至中港區隔的聲音,民眾層面似乎與大灣區還是格格不入,就連商界談香港的單獨關稅區地位時,也只會思考如何維護自身利益,哪會想到有另一個城市跟香港連在一起,共赴難關?


政治走位 骨氣智慧不應對立


倒是台北上周邀請了上海舉行雙城論壇,柯文哲更提出「5個互相」,又說:「多一點經濟,少一點爭議,這樣會比較smooth。」大受年輕人支持的柯P在政治問題上總是懂得如此走位,然而這種套路,卻曾幾何時是大部分港人在狹縫中的生存之道:骨氣跟智慧,不應該是對立的。


假如真的要借狄更斯之口來訴說今日的香港,也許用《聖誕述異》(A Christmas Carol)會更合適--書中主角得到過去、現在、未來三隻精靈的提醒,最終改變故步自封的想法--今天筆者就和讀者們應應節,和大家分享一個香港政治得以破舊立新的故事。


這個故事跟上周本欄(12月18日的「古洞粉嶺新市鎮.12新原則怎落實」)探討過的古洞北和粉嶺北新市鎮有關,但之前介紹的是城市規劃層面的突破,而今回則屬於公眾諮詢方面的創新。


任何新市鎮的建立,表面是收地和公私營房屋比例方面會出現較多爭議,可是實際上的政治死結,往往是那些厭惡性而同時必要之設施,當中以污水處理廠因為面積較大,所以反對聲音尤其激烈。


應對NIMBY設施 找青年做諮詢


古洞北和粉嶺北新市鎮落成之後,將會令上水至粉嶺的人口由本來約28萬人增加至約46萬人,因此原先在上水的石湖墟污水處理廠便需要擴建來應付未來的需求。接下來,典型的「NIMBY症候群」就必然出現--所謂NIMBY就是Not In My BackYard的簡稱,亦即不要在我家後園設置。套用在此個案,最簡單直接的反對方式,就是要處理污水的話,分別在古洞北和粉嶺北兩個新市鎮的外圍建兩個小型污水處理廠就好,為甚麼要中間的上水居民來承擔這個責任呢?


加上,明年便是區議會選舉,在此敏感時刻政府宣布擴建污水處理廠,區議員除了率領附近選民示威反對,亦難望有其他方式進行有意義的對話。為免甫開始便走入死胡同,令整個公眾參與活動成為走過場式的例行公事,負責的渠務署決定試試以嶄新手法去應付今次的NIMBY症候群:答案是找來社企「好單位」(Good Lab)的一班年輕人來設計公眾諮詢。


事實上,對許多鄉紳、原居民、區議員,以及環保團體而言,官員即使願意落區和他們見面,說來說去也總是那幾句官腔,難望有何實質改變和推進。反而,這班年輕人因為沒有包袱,令鄉民們耳目一新,大家也就更願意打開心窗說亮話。


畫出公共空間期望 創有利溝通


或問:這班社企青年並非工程和渠務專業人士,為甚麼鄉民要聽他們說話呢?卻原來,時代變了,今天的鄉民們也不是只懂得反對或純粹爭取收地利益,而也會有其他訴求,包括對未來公共空間的期望--這個議題也成了這班社企青年的切入點,前後20多次落區擺街站,又舉辦工作坊,和當區不同階層的人,嘗試繪畫出將來在污水處理廠範圍內興建的一個大型公共空間的期望。


留意:這班年輕人刻意沒有用上「公園」一詞來作諮詢,而是任由公眾構想這片公共空間可以變成怎樣--可以想像,假如同一個公眾諮詢由官員主導,康文署多數會一開始便提出各種限制。同時,讓公眾自由構想也會創造有利的溝通條件,讓鄉民能夠從一班沒有城府的年輕人口中,聽聽新世代的污水處理設施如何更有效地除味,否則,再漂亮的公眾空間充滿臭味,有誰要進去呢?


亦正因為初生之犢不畏虎,故他們面對鄉紳也毫無懼色(當然也有人說他們「唔識驚」),從而促進更開放的交流,也更易建立信任;另一方面,初生之犢面對官僚也是實話實說,不轉彎抹角,於是往往刺激了執行層面公務員的思維,令這所污水處理廠採取了更開放式和綠化的設計,結果也令到公眾喜出望外。


拓展教育空間 綠色生態旅遊


然而,最令筆者驚喜的是這班年輕人把公共空間的概念進一步延伸,透過和非原居民及環保團體合作,獲得渠務署大力支持開發兩個教育空間:其一,是以石湖墟為基地推廣生態旅遊和綠色生活,也有保育當地文化的意味;其二,是記錄當區「水歷史」的演變,包括從前的村民和農民如何跟水搏鬥與共生,以及該處一路發展以來,水務和渠務科技的變化,藉以喚起市民對水資源的珍惜。


負責這個公眾諮詢的那位青年領袖如是說:「我們的目標是要把污水處理廠融入居民的生活當中」--聽到這句話時,我內心有一點點的激動:這可是Not In My BackYard心態的一百八十度相反!根本就不用加強污水處理廠和民居的區隔,而是協助污水處理廠成為民居的一部分……或許,阻礙大部分香港人思考的正正是過去種種的stereotypes(定型),與其即時抗拒表面看來令人厭惡的事,只要細心想想:時代不同了、科技不同了,我們定能發現解困的方式也會不同了,答案便會慢慢呈現--願破舊立新的思維,成為所有香港人今年的聖誕禮物。Merry Christmas!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8年12月24日

圖片來源:RT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
支持
0
好喎
1
幾正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