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上一篇文章(《迂迴曲折捐款走上歪路》,刊8月9日),曾討論部分民主派人士收受傳媒老闆巨額捐款一事,相關人士面對真金白銀、個人利益之事,採取「袋住先」的方式處理,不過,面對關乎香港整體利益的政改問題,如果民主派人士「拒收」,那實在令人覺得惋惜。
有民主派人士指出,近期坊間談起的「袋住先」,是政府「創造」出來的口號,但事實剛好相反。2010年有份到中聯辦談判的民主黨立法議員劉慧卿,就曾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後,接受無綫節目《講清講楚》時說,黨內檢討過有關的做法,雖然有黨員不贊成,但當時大部分市民支持通過政改,「所以我哋無話當日係做錯。我今日都覺得如果再做,畀你攞10席,我要,要咗先,袋咗先」。
予港普選 實實在在
此外,由李華明、施永青和狄志遠等人組成的「香港政改民意關注組」,早前向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介紹其民調時亦指出,54%受訪市民認為即使不滿最終方案的提名程序,都應先實行一人一票選特首的「袋住先」方案。由此可見,不論是「袋咗先」抑或「袋住先」,其實都是民主派人士最先提出的呼籲。
筆者認為,「袋住先」一說其實也未夠準確,因「袋住先」最終是要交還或會給人拿走,但中央給予香港普選,則是香港人實實在在可以拿到的、2017年就可以兌現行使的、毋須被收回的。
1984年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沒有提及普選,至1990年頒布《基本法》,才把普選寫入其中。按照《基本法》第45條,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
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於本月底開會,議程涉及香港政改問題,社會各界對人大常委會將作什麼決定有諸多猜測和討論,無論結果如何,2017年實現普選行政長官,是港人的共同願望,亦是中央政府的的莊嚴承諾。
一人一票 歷史一步
實現一人一票,掌握普選的機遇,需要香港人的共同努力。過往的行政長官選舉,500萬合資格選民只能透過電視,了解選委的提名和投票情況,從頭到尾都只是「旁觀者」,現在有機會邁出一步,從只有1200名選委參與,到500萬合資格選民有機會一同參與「一人一票」選出行政長官,是邁出很大的一步,是歷史性的一步,是香港歷史上的第一次。這個機會,我們必須好好珍惜!
如果「拒收」政改方案,希望一蹴而就、一步達致終極目標,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一樣,一個觔斗雲已經可飛過十萬八千里,這種一步登天的想法並不現實、不符合香港實際情況,只會令香港離普選十萬八千里。更令人憂心的是,部分別有用心的人,借拉倒普選發起激進行為,與中央「翻枱」、煽動「佔中」等,這些晦氣的行為,並非成熟理智的市民所樂見的。
筆者認為,2017年的方案並非最終方案,先實現2017年這一步,再根據《基本法》「循序漸進」及符合本港「實際情況」的原則,逐漸改善選舉安排,才是理性的選擇,才是負責和務實的做法,才是真正追求民主的過程,才是符合香港整體利益的決定。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希望民主派人士以香港整體利益、港人對實現普選的熱切期望為依歸,踏出邁向普選的一步,不論這一步有多大多遠,都總比原地踏步要好。倘若錯失這個機會,香港的民主進程只會原地踏步,令人遺憾。
原文轉載自《信報》2014年8月23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