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粉嶺新市鎮 12新原則怎落實
古洞粉嶺新市鎮 12新原則怎落實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政府上周五就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首階段的基建工程刊憲。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同日在多份報章撰文,結語是:「需要各持份者繼續共同努力推動的工作,讓我們一起努力加油」。

涵蓋社區空間 公園自然景致

相信局長的意思是明年政府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工程撥款時,反對派議員能「高抬貴手」莫阻撓,並希望輿論能普遍支持下半年展開的收地清拆工作——事實上,局方過去亦不斷強調,政府已經調整收地補償、原址換地及安置政策的執行細節,還重置石仔嶺安老院舍、協助復耕,甚至如何妥善處理居民飼養的寵物。

受新市鎮發展影響的居民和棕地作業者,政府自要悉心安排善後工作,但也不能忽略政府在平整那320公頃土地後,打算怎建造官員口中的「下一代香港新市鎮」?畢竟政府似乎有汲取歷代新市鎮規劃失當方面的教訓,從而訂定了12條新市鎮設計新原則。

一般人裝修家居,也會定期監工驗收,以防工程有誤。故立法會和相關區議會應分別成立「監察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專責委員會,定期聽取官員滙報各工程部門在執行這些城市設計新原則的具體情況,避免首批居民於2023年入伙後,始發現各種規劃疏漏,到時縱急忙補鑊亦已太遲。

本文就政府所提出那12條下一代新市鎮設計的新原則,解釋背後的設計理念,並建議一些「監察點」讓官員和代議士參考:

1.預留足夠土地作多元化的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這條原則主要是針對不少地區缺乏社區會堂和表演場地,像俗稱「18區一億元項目」的區議會重點項目計劃,便有10個項目屬「會堂和舞台」類別,可見現有社區這方面供應嚴重不足,才要靠一億元來滿足市民殷切的需求——新世代新市鎮既然一開始便就此預留土地,市民和議員宜就活動和表演空間的要求與設定,盡早告知執行部門,以便進行規劃。

2.設置區域公園、地區公園及鄰舍休憩用地供市民享用,亦作為紓緩空間、調劑視覺及增加空間感——此原則彌補過去有些地區的規劃只求滿足「人均公共空間」,結果重量不重質,致部分公園既狹窄又沒設施——新世代新市鎮除設置地區公園,更規劃大型的區域公園作「市肺」:既如是,議員當注重如何綠化,如栽培本地品種樹木,藉以強化地區特色。

3.善用自然景致——這項新原則旨在回應市民希望保留新界鄉郊景色的訴求,但如何具體執行?方法之一是結合上述第2條原則:以當地自然景致作區域公園和地區公園的設計元素,並以古樹巨木為地標。

建築不損山脊綫 供通風廊

4.梯級式建築物高度——此乃環保人士爭取多年,要求新建築不破壞山脊綫和不阻礙景觀之德政。既成功爭取,便應好好利用,宜盡早規劃區內行山徑和拍攝發燒友熱點,鼓勵新市鎮居民多親近大自然、多做運動,塑造健康社區。

5.提供通風廊以加強空氣流通——此條針對當年規劃油塘和將軍澳新市鎮時,為大增公屋供應量,不惜把屋邨建得又高又密,令某些單位一天內只有兩小時見日光,更被嘲為「油塘公屋峽谷」。今天社會整體痛定思痛,下一代新市鎮將不再有屏風樓出現。

6.設立廣闊的南北向及東西向景觀走廊,眺望綠色景致——這條原則是上一條之延伸:目前政府的規劃已包括:杉山、華山、犀牛望月、馬頭嶺、馬草壟、長甫頭、鳳崗山、塱原等多條景觀走廊。市民(特別年輕一代)當把握機會,以社企模式開發生態旅遊。

行人先於汽車 設園景零售走廊

7.將高密度住宅及商業發展,集中鐵路站或公共交通交滙處500米範圍內——這原則回應當年天水圍被批設計只求便利汽車和輕鐵系統,根本不符合human-scale:意思是行人由一點步行到另一點,要跨過許多天橋,且馬路亦太闊,令長者不願走動,困在自住的小區,而學生上下課也危險——新世代新市鎮則會考慮如何連接上班、上學和上車的地點,議員和官員該盡早跟巴士公司商討路綫,包括鐵路有故障時的後備方案。

8.建立便利行人的市中心——此原則承以上思路:行人為主,汽車次之。也就是政府理論上應願意多花錢以隧道分流汽車,亦當把停車場建在地下,以求盡量保留路面讓行人使用——是否如此?則有待代議士們仔細監察圖則了。

9.提供園景零售走廊,營造充滿生氣的行人環境——所謂「園景零售走廊」,即英語謂之:landscaped retail corridors,意思是新世代新市鎮的零售點會以走廊形式設計,並有園林綠化空間,因此可以有更多露天茶座和食肆,也讓行人更容易享受日光。既有如此優美戶外景致,議員當爭取更多空間予地區小店,既鼓勵年輕人創業,亦富地區特色,免得又是清一色的連鎖店。

10.提供綜合休憩用地、行人及單車徑系統——來到第10條下一代新市鎮設計原則,剛好為以上各條原則作整合:即使再優秀的市中心、零售走廊、公園、公共空間設計,不連結起來讓人可以方便直達,對居民來說也就只有遠觀的份兒。是故執行部門應當保持彈性設計(flexible design)思維,按新市鎮全面入伙後的社區需要,改劃空間作其他用途(如增設寵物公園、長者復康公園),並預留空間以備將來能擴闊行人路及單車徑。

最後兩項新原則一脈相承:「保育重要文物地點」和「保育及提升生態敏感地區」:執行這兩條原則的關鍵在於要求專家協助作定期監測,特別是新市鎮全面入伙後,對空氣、水流、生態、泥土等造成甚麼程度的影響,必要時或需社區動員,要求居民同心協力保護古洞北和粉嶺北的優美環境。

原文轉載自《經濟日報》2018年12月18日

圖片來源:發展局網頁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
支持
1
好喎
0
好正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