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香港有改變嗎?
2018年,香港有改變嗎?

有人問筆者:一年將過,你認為,香港有改變過嗎?筆者肯定的回答:有

 

2018年的確是個多事之年。中美角力於今年白熱化,香港或多或少被卷進旋渦;投資市場波濤洶湧,前景愈趨模糊;上一代的政商文三界的巨人宗師相繼仙去,刻下時代的終結。一連串社經起伏,讓香港開始了解到,我們正處於前路的交叉點。

 

在這背景下,香港的政治生態,迎來了新的面貌。過往因部分議會激進行為,令很多人對政客的印象,都成了說「假大空」話,作出難以兌現的承諾,只顧慫恿煽動,政治投機的人。幾年過去,過往立法會專業議事的風氣,早已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攻訐、謾罵、對立、衝擊。說是「為民請命」,但處處「拉布」,窒礙民生發展;自詡為「民主義士」,卻連公平參選機會也不給予所謂昔日「同路人」 ,極盡其事的進行人身攻擊、人格謀殺。公眾見狀,也不禁為香港未來嘆息。


鐘擺效應的出現

 

於是,今年的九西補選,出現了務實擊敗政治的情況。在撕裂對立而久的香港,建設力量的陳凱欣力壓兩個反對陣營的老政客,顯示了香港民心漸漸回歸理性。西方所指的「鐘擺效應」,或是中國「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概念,都在補選一役中看到。一場選舉,暴露了反對陣營的醜陋,同時帶出了,社會不願繼續內耗的訊息。「政治放一邊,民生最優先」的口號,不僅是陳凱欣的政綱,更是廣大香港市民的願望。

 

另一個改變,來自國家與香港的策略融合和交流。兩個大型且主要的基建 — 廣深港高鐵及港珠澳大橋 — 均於本年開通運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等倡議演進下,香港在國家的戰略重要性日益增加,開放予本地的機會也愈來愈多。由港澳居民居住證的政策、至行政長官首次於國家決策機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擔任成員,種種行政決定,都道出了香港的價值和地位,受國家重視。

 

事實上,在剛舉行的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週年訪問團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就特區角色表達充份認可,更道出了對港澳的「四點希望」,從開放到發展、由治理至交流,中央均相信和期望,香港能積極和持續發揮影響力。兩地的融合及可共同發展的範疇,也為香港帶來重大機遇。2018年,可算是國家與香港攜手步進新時代的一年。


港獨排外的冒起

 

然而,2018年間,分離主義及民粹主張卻也在香港萌芽冒起。「港獨分子」陳浩天透過外國記者會,宣揚其非法社團「香港民族黨」的仇中排華主張,危害公眾穩定及國家安全;激進民粹者打著「本土」旗號,走到東涌滋擾驅客,形跡與三合會的惡煞無疑;有人到美國領事館「抗議」,要求美國「制裁」香港,其自甘下流的行為令人莫名其妙;甚至有「抗爭者」,要求美國「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這些行動,均反映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仍未被有效解決梳理。部分港人的公民素養、法憲認識,以至國際視野,也是有待改善。

 

儘管事件已隔四年,「違法佔中」的遺毒仍在侵食危害我們的核心價值。香港本年有數項國際排名都錄下跌,當中以香港人才排名及港大法律系排名的跌幅,使人尤其關注。筆者早前亦有撰文,討論社會的政經社環境,會如何影響一個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及培養力;港大法律系早已被本地社會批評導師「重政治、輕學術」,而事實上講師如戴耀廷、陳文敏等人,都藉「港大法律系」的牌匾,弄得滿城風雨。隨著「港獨」思想和激進主義對校園滲透,我們見到大學學子四周張貼「港獨」標語、拉起鼓吹分離主義的橫額;學生會幹事包圍教職員,言語辱罵,甚至肢體碰撞。凡此種種,令人憂慮排外民粹主義,會否已在新生代港人種下仇恨種子。

 

 

香港發生了很多改變,但目前我們仍難說清,有關改變孰好孰壞。實際上,決定結果好壞的人,正是我們這一代。隨著2018年即將結束,港人應好好咀嚼過往一年間出現的大小事,制定前景方略,往著更好的時代進發。




圖片來源:RT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
點算呀
6
支持
3
幾正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